前言
从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就已经陷入了十分被动的阶段,在外有各国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等,而当时鸦片战争又给中国无数百姓带来了新一轮的苦难和冲击,这时收复新疆这一棘手问题又被提上日程。
当时的清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内忧外患,而对于收复新疆的问题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存在,第一种是以李鸿章为首的官僚认为我国应该将重心放在东南沿海,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毕竟在当时看来中国的最大劲敌就是日本,所以当时的主要目的也应该是将重心放在海防的建设上,而不是西防边守,因为李鸿章认为新疆土地太过辽阔,之前乾隆帝花了上万两的白银和大量的人力物资来平定新疆,最终也就只得到了这一大片土地,再无其他,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与其将新疆收回要动用兵力粮食资金外,还不如不收回新疆,就这样算了。
而针对李鸿章的这种看法,年过半百的左宗棠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左宗棠认为西北与东南都是我国十分重要的
,言简意赅来说就是不管是
塞防还是海防都很重要
,而且
新疆占据我国六分之一的土地
,哪能说不要就不要?再者新疆并不像李鸿章说的那样是无用之地,新疆的
农牧业是发展的关键
,而
煤铁金银极为丰富,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疆作为西北的屏障,与北境心相连而中间只有蒙古是唯一的间隔,
若不要新疆那就意味着蒙古不保,蒙古不保则整个中原不保,后患无穷。
平心而论,两人的立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我认为
新疆作为我国的土地,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何况此时的新疆并不在大清手上。
早在19世纪,俄罗斯帝国就一直威胁着清朝的北部边境,而在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更是无暇顾及这“天高皇帝远”的新疆。
在1865年,以阿古柏为首的中亚浩罕国在俄国与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成立了“哲德沙尔政权”,而且当时这个政权还在国际上得到了一些国家的认可。
而这
对于中国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边疆危机,而是中国的政治危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新疆必定只能在中国的地图上消失,沦为他人国家。
好在当时左宗棠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这才可以收复我国领土新疆,至于为什么慈禧愿意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也和左宗棠的为人存在极大关系,慈禧是很难相信他人的,但她对左宗棠却十分尊重,也相信左宗棠绝对不是因为一己私利才要收复新疆,而是以大局为重,再者新疆确实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领土,慈禧面对于涉及到大清的安危肯定是以大清为重的。
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又遇到了多少阻挠与困难,最后制定怎样的作战计划才将新疆收复,收复新疆呢,收复新疆对于我们又有多大意义呢?
左宗棠出征前的准备
左宗棠受令担任钦差大臣,主要负责的就是收复新疆的事务,随着收复新疆任务的开始左宗棠就遇到了困难。
首先是
军饷问题
,打仗没有足够的粮食是不行的,当时清朝在支持海防的同时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来支援塞防了,但好在慈禧一开始给左宗棠准备了200万白银,随后又凑了点钱,
一共500万两白银
。
慈禧
但是左宗棠知道这点钱肯定是不够打战的,但他也知道海防那边的军饷不能断,于是左宗棠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向外国银行借钱,但当时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清政府,因为清政府在当时已经签署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借了肯定还不上,就在这时,左宗棠的一位好朋友
胡雪岩
出面了,胡雪岩是位十分爱国的商人,而且他与左宗棠的关系非常好,他自愿拿自己的家产做担保来帮左宗棠借钱,
最终帮左宗棠借到了500万两白银,共1000万两白银。
军饷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
军粮问题
,当时的粮食来源主要依靠的是从河西走廊到巴里坤这一条2400多公里的线路运输,时间之长运输过程远,也导致了粮食在运输途中受损。
于是左宗棠开辟了第二条粮运通道,并设立粮食总局
还准备运输进口粮食
。
当时俄国的参谋军官与左宗棠会面,并表示俄国愿意出兵相助,还愿意给左宗棠的军队提供军粮。
虽然俄国当时肯定不是真情实意地帮助清朝的,但左宗棠考虑到从俄国运输粮食确实比境内运输节省更多的资金和时间,而且当时俄国并没有我国的西征采取措施。
就这样,左宗棠与所思洛夫斯基签订了购买500万斤粮食的合同,虽然在此后的战争中俄国最后治安出冲出了150万军粮,但这对于当时的战事也有极大的帮助。
了解历史的可能知道左宗棠是湖南长沙人,那他对新疆的地域会不会存在不了解呢?相反,左宗棠对于新疆的地域和风土人情都十分了解。
这与
林则徐
有着重要关系,在道光年间,道光帝让林则徐驻守边疆。
林则徐是我国清朝时期的政治文学思想家,被称为民族英雄,当时因为鸦片的流入给我国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身体残害,在之后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找鸦片,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林则徐
但在禁烟不久之后林则徐被当做“替罪羔羊”,被道光帝流放新疆,被流放新疆的林则徐被没有心生怨念而是在想如何能讲新疆的经济发展起来。
于是他一路向西考察,也是这个时候,在途中与左宗棠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可以称得上是莫逆之交。
林则徐认为左宗棠十分聪明,十分有才华,当时林则徐将自己的从政及治军的经验都传授给左宗棠,
而林则徐到新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察当地的地形还有兵要地志等
,还撰写成一本资料,最后将这本资料赠送给了左宗棠,但之后林则徐去世了,不过左宗棠也是借鉴着林则徐的遗作为指南,进军新疆,而林则徐这本资料也确实是收复新疆节约了许多时间。
军饷和军粮都已经筹办妥当,
最后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快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
左宗棠深知大清与阿古柏的武器差距,便从担任钦差大臣开始就在兰州建立了制造局,制作的大多都是中国旧式武器和模仿美国的西方军炮。
但左宗棠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当时需要的是现代化的军事武器,于是左宗棠让前文中提到的商人胡雪岩在上海代买西方的军事武器,当时买了德国克鲁柏大炮还有步枪、来福大炮、后膛枪等军事武器,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大清与阿古柏军事力量的差异悬殊,也提高了西征军队的“硬件技术”。
西征军队
此外左宗棠还建立了一支独立的炮兵部队,名为侯名贵炮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成左宗棠对于当时的西征部队可谓是做到精益求精,不管是从部队还是军事武器上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力求一举收复新疆,甚至还被西方人成为此次的西征军队,就是中国的“欧洲军队”。
武器和部队都准备完毕,也到了战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
制定作战计划。
左宗棠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
之所以采用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是因为当时的阿古柏的军力资源集中在了南疆,兵力充沛粮食供应不断,而北疆是以白彦虎为首的回力军为主力,能战的军队肯定要比南疆少。
先攻打北疆再进行决战也更容易取胜,而当西征军队攻打北疆时,阿古柏大概率会从自己的老巢南疆派兵支援北疆,而这样我们清军就可以趁机打进南疆,和调虎离山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先北后南会形成我国清军由东、北两面夹击南疆的有利形势,更容易大获全胜。
而采用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就是从新疆的地理位置来考虑的,新疆一共有166万平方米的土地,十分辽阔,而城与城之间的距离就非常的远,再加上军队长期的长途跋涉会导致军队内部元气大伤,会没开战就充满厌战情绪。
所以左宗棠认为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军粮的运输还有武器上面都要做好准备工作,能让军队养好精神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军队们养好精神的基础上在要求士兵们在作战中速战速决,避免打长久战,防止军粮军饷还有武器消耗过大。
在正式出战新疆前,左宗棠还做了一件尤为关键的事,左宗棠弹劾了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又启奏调走了乌鲁木齐都统景廉,让虽然没什么才华但是敢征战沙场的
金顺
担任出征将军。
收复新疆
在准备了将近一年的准备之后,1876年4月,
64岁的左宗棠带领着西征军队从兰州进攻肃州
,其中他还起用了湘军将领
刘锦棠
作为总指挥,刘锦棠带领着25个营队先后入疆,在加上已经驻守在新疆的兵力,
此次大清兵力共有6万多人
。
左宗棠命令刘锦棠和金顺兵分两路,直奔哈密,占据哈密之后。还将哈密作为屯粮地点,之后继续进攻一举拿下济木萨,而济木萨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到300公里的距离。
之后清朝的两支军队离古牧地都十分近,双方迅速汇合,将乌鲁木齐一举拿下,而白彦虎等回军早就逃之夭夭。
此时的北疆除伊犁没有攻破之外,全部收复,而当时已经是冬日气候,十分寒冷,于是清军就按照左宗棠提出的“缓进”战略开始筹备粮食养军蓄锐,等到来年开春再战。
而此时的南疆知道清朝的军队前来收复新疆,也开始纷纷反抗阿古柏的暴力政策,开始起义。
1877年4月,清军分三路进军南疆,还将总指挥的权力全权交予刘锦棠。
在刘锦棠的带领下,先攻占了达坂城,随后刘锦棠将兵力分给了徐占彪、张曜等人,随后攻占了吐鲁番。
此时南疆的三座城池已被清军全部掌控,最后清朝直冲阿古柏的老巢喀什噶尔,而阿古柏在战争中离奇死亡,而白彦虎也逃出新疆。
这时作为阿古柏的“老大”英国,其实一开始英国之所以扶持阿古柏占领新疆,就是因为阿古柏作为英国的附属国占领清朝领土,那就等于英国占领了清朝领土。
而阿古柏身后还有一位“老大”,那就是俄国,只不过当时的 俄国并没有支持阿古柏,所以左宗棠这时并没有对俄国采取措施,
还提出了缓置伊犁的战略方针
。
而此时的英国为了保留残余的阿古柏势力,马上出来调和,还愿意将阿古柏给大清作附属国, 并每年“入供”给大清。
左宗棠及时揭穿了英国的阴谋,还说出如果英国人需要交涉,就来肃州大营找我直接交谈。
最后收复新疆的战事也是告一段落。
伊犁问题的解决
而清军的主要对手也从英国变成了俄国,在战后左宗棠立即调整了战略方针,开始大力保护南疆的英国商人,但此时的俄国处境十分尴尬。
当时俄国侵占古伊犁时,对外宣称是“代为收复”,只要清军收复了乌鲁木齐和玛纳斯就会将古伊犁领土归还。
但当时的俄国并不想将伊犁归回于我国
,随后在1878年清政府谴派了崇厚前往俄国交涉,并擅自签订了不平等的《里瓦几亚条约》,具体如下:1.除了伊犁外还割让了其他土地,2.赔偿俄国白银280万两,3.在我国的领土开辟了商路,俄国商店还不需交税。
崇厚
消息传到清朝时,崇厚被铺天盖地的言论骂了个遍,而清政府也是直接拒绝这份不平等条约,还将崇厚关进大牢。
而此时的李鸿章又提出了极为令人气愤的言论,
他认为条约已经签署,如果毁约或者不承认的话就是给俄国人开战的机会,而我们大清肯定打不过,不如就这样算了,当时的左宗棠也是极为愤怒,对李鸿章这种毫无爱国主义的行为作为了抨击。
当时清朝大臣与官员也是站在了左宗棠这一边。
随后在1880年2月,清政府决定谴派外交家
曾纪泽
前往俄国谈判,而此时的
左宗棠也在谈判期间他派出军队分三路向伊犁发出进攻。
曾纪泽
69岁的左宗棠拖着疲倦又被病魔折磨的身体带着棺材从肃州前往哈密
,准备随时进攻,左宗棠知道收复伊犁也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都不会错失任何能作战的机会。
而此时的俄国因为刚结束十次俄土战争,不管是兵力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再次发起战争,但是还是强撑着向伊犁派兵,此时的清政府以为俄国真的要与清军大战,便急忙召回左宗棠惊进行商讨,而俄国却像惊弓之鸟一般以为清政府这一举动是要像俄国开战。
抬棺上阵
在军事和外交的压迫下,俄国不得不低头,双方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此条约将伊犁收回,但仍然割让了霍尔果斯河、喀什噶尔以西等地区,共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之后左宗棠多次上奏,
终于在1884年清政府决定新疆建省
,而在收复新疆战役中战功赫赫的刘锦棠被任命为新疆首巡抚,政治中心也迁往了乌鲁木齐,原迪化。
处理完新疆事务的左宗棠,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海防边境,接手了马江海战,当时左宗棠还上书
希望清政府务必加强海防和建省台湾
。
马江海战
1885年,左宗棠病逝在福州,享年74岁。
结语
左宗棠为我国收复新疆做出了巨大无比的贡献,在收复新疆之后又致力于我国的海防军事,
当时慈禧还曾下了一道诏书三十年不准弹劾左宗棠
,左宗棠三次科举未过,也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败笔,慈禧也知道李鸿章爱拿这个说事,
便直接下令封左宗棠为进士
,
还指定左宗棠进翰林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慈禧对于左宗棠的尊重和喜爱。
左宗棠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的,年过七十的老人还能“抬棺上阵”,他不畏战争的艰难和各国的阻碍,在当时大家都不认同要将新疆收复的时候,是左宗棠站了出来。
新疆作为我国不可缺失的一块版图,是因为左宗棠这样的民族英雄才造就了中国的完整性,而左宗棠的功劳也绝不止是收复新疆这么简单,试想一下如果新疆未能收复,那陕西、青藏、甘肃直到中原等各大地区都可能会被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说左宗棠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梁启超还评论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的第一伟人,也正是有左宗棠这样的爱国民族英雄的存在,中国才能保存完整的领土,而
左宗棠也绝对有资格称的上是中国民族的坚韧脊梁,左宗棠对于我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值得我们尊重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