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元良“到此一游”
其实,淮海战役时孙元良逃跑,是早有预兆当然这也跟他之前,“善于奔跑”有莫大关系。
据《文强口述自传》记载:杜聿明被蒋介石自徐州挖走,拎到东北战场后。解放军很快就对徐州发起过一次攻势,竟然专门按着孙元良的兵团打。这一下可把孙元良打崩溃了,对着刘峙和文强就喊:“
共产党向我打来了,我怎么撑得住啊!
”
当时文强就暗挑大拇指,果然是共军,太狡猾了,知道孙元良最弱。眼见孙元良部大有崩塌之势,刘峙也慌了,他也知道孙元良顶不住,于是便想放弃徐州,胜利转进至蚌埠。
好在文强,嘴上功夫很“强”,一通嘴炮安抚住了惊慌失措的刘峙,撑到了杜聿明在东北兵败后,回归徐州。但孙元良的表现,却让文强记忆深刻:同为黄埔一期大师兄,跟杜聿明一比,咋差距这么大?
但奈何,如今国民党大厦将倾,杜聿明回来了也无能为力,国军还是撤出了徐州,以至于形成了“
解放军部队分成多路,与我们国军展开竞赛式尾击
”。杜聿明无奈下,立马喊来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等人进行商议。
这一段电视剧《大决战》中有过展现,就不多说了。总之这个战前紧急会议,开得异常糟糕。
邱清泉梗着脖子吼:我还能打,不突围!李弥言称:邱清泉兵力最雄厚,他不突,我不动。孙元良当时却没说啥话,因为他实力最弱。
结果到了第二天,文强就被惊呆,邱清泉没突,李弥没动,反而是最弱的孙云良,竟然展开了突围刚一出去,八万多人马就瞬间崩溃。而孙元良则最后一次,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逃跑技能,竟然给安然逃脱了
当时气得文强大吼:“
他的力量是最弱的,一出去不就被吃掉了?本来我们的力量就不够啊!
”
笔者瞬间,突然有了种迷惑感,兵书孙元良看过多少?不知道,但想必他一定认真研究过《道德经》,所谓:道者,反之动!对这句话,孙元良领悟的那叫一个深刻!主打你一个:出其不意,意想不到,到此一游
如今问题来了,不管怎么着,孙元良也手握八万人马,咋就一出去就崩溃了呢?
二孙元良“耿耿于怀”
对孙元良来言,逃跑这种事多了,自然不怕人说。但他一个兵团八万人,比李仙洲的“五万头猪”还瞠目结舌,就不得不说道一下了。
据孙元良回忆录等记载,对淮海时自己的八万人马瞬间崩溃这事,孙元良至死都耿耿于怀,不断解释原因,他强调了两点。
第一点,我突围逃跑是奉命而为。即,是杜聿明给我下令后,我才这样做的。潜台词就是:我这不叫逃跑,叫留得青山在!
不过问题是,既然是奉命突围,那么突围过程中却关闭了电台,又是咋回事?是关闭了,还是扔了?这可事关“突围”和“逃跑”之辩。从事后诸多当事人回忆录分析,显然是逃跑的成分更大。
第二点:孙元良总是强调,谁说八万人马出去就崩溃了?有一半人逃出来了!
但这个说法却遭狠狠打脸了,因为孙元良在突围时有两万多人,被截留在包围圈内。且还有千人左右又跑回去了,被杜聿明文强收编。同时突围出去的人,当到达萧县后又遭解放军突袭,这才全军覆没。
不用再分析啥了,只看着数字就能明白,孙元良这次突围,是怎一个乱套了得,堪称:无方案,无方向,无组织的三无突围。再说明白些就是“放羊式突围”。这叫突围啊,还是叫送死?
总之吧,笔者坚信,淮海战役中孙元良是逃跑,而非奉命突围!因为还能从事后的国军反应能看出来。
孙元良是在1948年12月6日,掐断电台独自突围的。一下子引发了杜聿明集团的形势恶化,这点在文强回忆录中有展现。但文强却没有说,得知孙元良突围后,蒋介石就立马给杜聿明拍来了电报,要求杜聿明集团不得再突围,如下:
据报弟部本日匪我两方态势,对我北面压力较大。中意此时我军既被匪包围,不宜急求突围南下......总之必须彻底歼灭其任何一方面之主力,以求根本解决。不然如只想突围而不求决战,则断难达成南进任务也。
杜聿明随后回电:
十六兵团孙元良部连同地方团队已被匪七九纵队击溃,刻已失却掌握,形成混乱状态,正收容中自孙兵团溃乱后,匪集中主力向南压迫,激战终宵,我伤亡惨重恳迅饬空军以全力轰炸支援作战,否则阵地必将瓦解。
杜聿明的回电意思相当简单:孙元良简直是个祸害,搞得我杜某人不但是焦头烂额,而且堪称已经绝望。潜台词就是:校长,对孙元良,你看着办吧!
杜聿明必须要说话委婉,但李弥却没这么好脾气:
孙兵团复于鱼午后不知去向。因而职以有限之兵力骤负两个兵团之正面,受匪军三方面总攻包围。鱼晚战况转急,乃发动全面攻击,始得挽回恶劣之态势,迄今伤亡损失远超于各兵团之上。
窃思顽匪当前,突围等于自杀。倖生适足致死,如此将何以剿匪,何以对党国与死亡将士!
概括起来就一句:不杀孙元良,就对不起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国军将士!李弥这等于是跳着脚怒骂孙元良了。
李弥这电报打过去几天后,也就是1949年1月4日,孙元良的消息来了,原来他跑到了驻马店,并给蒋介石发去电报:
职奉副总司令杜命令突围,穿越匪区,于31江率官兵一百三十七员到达驻马店。
八万人,仅有137位跟他出来了,这叫“逃出去了一半”?所以笔者真搞不懂,孙元良耿耿于怀在何处!如今得知孙元良下落,蒋介石会不会“挥泪斩马谡”?不得不说,都高估了蒋介石。
三为何蒋介石很高兴?
看到孙元良平安后,蒋介石竟然不顾杜聿明的绝望,和李弥的怒骂,表现的很高兴,发电报曰:
支电欣悉,甚慰。望来京面报为盼。中正。
那么蒋介石为何非但不杀孙元良,反而还很高兴?笔者又不是蒋介石,哪里知道?只能通过蛛丝马迹,强行分析一二了,概括说来就两点。
其一:偏爱孙元良!杜聿明兵败,王耀武兵败后,蒋介石都悲愤怒吼:为啥不死杀身成仁?但孙元良自北伐期间开始,几次三番的临阵逃跑却没事,这就只能说明,蒋介石偏爱孙元良了谁让孙元良长得帅呢!
其二:用人之际!当时蒋介石身边已几乎没人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孙元良好歹也是名将之一,虽有点中看不中用,却总比没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