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向高僧求问大清国运,高僧说了两句话,两百年后全部应验。
文|历史匠
古人向来迷信,他们总以为上天自有定数,连统治者也总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才得以成为真龙天子。历代的统治者自登基后,都会对王朝的发展十分关注。我们熟悉的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经请刘伯温来预测国运。刘伯温推算的结果是:遇顺则止。没想到,在二百年后,这句话竟然应验了:满清年号为“顺治”,明朝遇到“顺治”,自然“遇顺则止”——灭亡了。
等到顺治皇帝登基后,他也曾经向高人求问过国运。那么,高人又说了什么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喜欢清朝历史的小伙伴,相信或多或少都了解到顺治从小就是位笃信佛教的皇帝。他对佛教十分推崇,不仅体现在制度上,还体现在顺治曾向一位高僧喇嘛求问大清的国运。
当然,这位喇嘛不是普通的喇嘛,他的修为极为高神,令顺治不得不叹服。
有一次,顺治帝求问这位喇嘛:大清的国运究竟能持续多久呢?
喇嘛闭目沉思了一下,平静地回答说:“我身不残,国祚不灭。”这句话听上去十分高深莫测,令人费解。随后,顺治帝又问喇嘛:大清能传承多少代?
喇嘛依然表情平静地回答说:“十帝在位九位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两句话都是高深莫测,无法理解。顺治帝又请教喇嘛如何解释这两句话,喇嘛只是摇了摇头,说:这是天机,此时无解。贫僧也只能推算到如此地步了。
这两句话在当时虽然无人能解释,却还是被记载进了清史当中。直到两百年后,一切竟然都应验了!两百年后,进入了清朝晚期。大清国运逐渐走向衰败。溥仪作为清末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倒霉的皇帝,生不逢时。
在溥仪登基的时候,他名字中的“儀”字就成了举国上下的一个忌讳字。行文时一般是禁止使用的。如果遇到非用不可的时候,也要把“儀”字下面的“我”少写一笔,这就是避讳。这样一来,“我”就成了残字。
溥仪继位没多久,清朝就灭亡了。这时候,人们才明白了“我身不残,国祚不灭”的真正含义。而喇嘛说的第二句话也应验了。
清军入关后,一共登基了10位皇帝,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第九位皇帝是光绪,当时掌握国家生死大权的人是慈禧,慈禧因为不满光绪,曾经把他囚禁在瀛台中,这不正好应验了“九帝囚”的预言吗?
在光绪之后,就是溥仪了。溥仪是满清的第十位皇帝。他不但婚姻不幸,在被逼退位后还逃到了东北,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立了伪满洲国,登基当上了傀儡皇帝。表面上他当了皇帝,实际上却是被日本人软禁起来。日本人则打着这位皇帝的名义来实施对中国的侵略。
据《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这不正好也应验了“一帝在幽州”这句预言吗?即溥仪被囚禁在东北。至此,当初高僧喇嘛的两句预言全部应验了。只可惜,清朝皇帝没有一个能猜到这样的结局,这大概就是天意,非世人可违也。
当然了,天意只不过是一种托词而已。大清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因为在明清时期,西方就开始崛起了,世界格局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清朝的末代掌权者们,不但没有立志图强,相反,却紧紧地闭关锁国,人民思想停滞不前,整个国家就像一头外强中干的病狮,走向灭亡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