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谎话遮羞,被发现了
孔子游历到陈国的时候,陈国一位大夫问:“你认为鲁昭公知礼吗?”
孔子心想,这可是我们鲁国的国君呀,不能当着外人随便指责,就说:“当然知礼了”。
那位大夫没说什么,估计实在憋不住了,就跟孔子一位弟子巫马施抱怨:“听说昭公娶了个同姓女子,这能叫知礼吗?我还听说,君子都是公正无私的,你们夫子这么偏袒昭公,他还是个君子吗?”
看来昭公娶同姓女子这件事,天下共知,孔子还假装不知道。撒个谎吧,还被人揭穿了,好尴尬呀。
最尴尬的是,弟子巫马施还把这位大夫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孔子,真不知这位弟子是何居心。
孔子听了后,感叹道:“我好幸运呀,一旦有了过错,就一定有人让我知道。”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二、用谎话待客,故意被发现
孺悲也曾跟随孔子学习过,但应该是泯然于3000多弟子中的那一个。
有一天他又来找孔子学习,孔子不想见他,就让人传话,说自己病了,不见客!
看,又撒谎!
这还不算,传话的刚领命出门,孔子就赶紧做到琴案那里,高声弹唱起来,故意让孺悲听见。
想象一下场景吧:孺悲一边被告知孔子病了,一边听着孔子爆裂到燃的歌声,会作何感想?
对啦,孔子就是要告诉他:就是不想见你,就是要撒谎,你能咋地?
当时看到《论语》这段时,一脸懵逼,直到后来看了《孟子》的“不屑于教”,才约略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三、用谎话教育学生
一次逃难途中,大家天天吃野菜,终于讨得一些白米,于是派最老实的颜回给大家做饭。
结果孔子发现,这颜回也不老实,刚刚做好的饭,他竟然偷吃。
孔子也不动声色,等颜回盛好饭,送到自己面前,就开始撒谎了,谎称自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先人祖宗了,要用大家没吃过的干净米饭祭祀一下先。
颜回小脸腾地就红了,说:“夫子,这饭不能祭祀。”
孔子明知故问:“为啥?”
颜回:“饭刚煮熟时候,落了点脏东西进去,扔掉怪可惜的,我就把那些脏了的米饭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仰天长叹,我又错了。常言说的好,眼见为实,竟然也不可信;我那么信任颜回,居然也会怀疑他。所以大家要记住:知人不易呀。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四、用谎话逃命
公叔氏想造反,就把路过的孔子一行人等围困起来,防止给卫国通风报信。
孔子:“俺只是路过滴,放俺走吧。”
公叔氏:“少废话!要么死,要么发誓不去通风报信。”
孔子:“俺发誓,绝不通风报信。如违此誓,天打五雷轰!”
放行后,孔子扭头就往卫国报信去了。
看,他连盟誓都敢违背,这可是弥天大谎呀。
子贡:“老师,您拿发誓当闹玩哪?”
孔子:“此乃坏人要协,上天不认的。”
子贡曰:“盟可负邪?”
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