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万彻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他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聪明智慧。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薛万彻娶了唐太宗的妹妹丹阳公主为妻,并被任命为驸马都尉。然而,由于薛万彻被认为憨直无知,丹阳公主因此嫌弃他,拒绝与他同席数月之久。
唐太宗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大笑不已。他举办了一场酒宴,特意邀请了一些驸马进宫,并在宴会上给薛万彻上了一课。
在宴会上,太宗通过角力游戏故意输给了薛万彻,并将他所佩戴的刀解赐给了薛万彻。丹阳公主看到丈夫的勇猛表现后感到高兴,于是决定与他一同回家。
这个故事表达了唐太宗对薛万彻的幽默和对丹阳公主的理解,最终解决了夫妻之间的矛盾。
唐太宗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而闻名。他注重以德行来治理国家,他倡导儒家思想,注重仁爱和公正。他建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行法治,重视礼仪,使国家治理更加有序。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使得唐朝得以长盛不衰。
他深知一个人的才能和忠诚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在选拔人才时注重考察其品德和能力,他善于发现并提拔有才华的人,不论其出身贫寒还是有贵胄之称。
例如,他任命杨素为宰相,尽管杨素出身低微,但凭借其智慧和忠诚,为唐朝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决定要攻打高丽,于是他便挑选合适的将领,最终他决定让薛万彻带领三万军队出征。
薛万彻率军一路势如破竹,丝毫没有遇到阻碍,高丽各城纷纷弃城逃散,但在攻打泊沟城时遇到了阻碍,原来是该城的主将夫孙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一看见大唐的军队便只顾逃命,丝毫没有保卫城池的想法,只有他率领军队直面薛万彻。
薛万彻决定派裴行方率领一部分军队按照原计划继续前行,而他决定亲自指挥战斗,结果可想而知,高丽军溃逃,夫孙在主将也被斩杀。
之后,薛万彻与裴行方又来到了泊汋城,但由于泊汋城易守难攻,薛万彻等人对地形又不熟悉,所以,泊汋城久攻不下,战况胶着。
最后,高丽看见薛万彻拿泊汋城没办法,便又遣将高文率军前来救援,想着扳回一城,但最后还是大败。
九月初五,薛万彻凯旋回朝。薛万彻在军中傲慢自大,有人上书告发他的行为。唐太宗对他说:“上书者批评你与其他将领不协调,我看到你的功绩并不忽视你的过错,不会处罚你。”说完后将告发信件烧毁。
不久后,薛万彻的副将、右卫将军裴行方私下向朝廷投诉他的怨言。李勣也表示:“薛万彻担任将军之职,又是亲家,言辞怨望,罪当诛杀。”唐太宗根据这些指控罢免了他的官职,并流放到象州,后来获得赦免才得以回归。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薛万彻与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关系密切。在交谈中,薛万彻再次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并说:“尽管我现在受了伤,固守在京城,但其他人却不敢有所行动。”
房遗爱对他说:“如果国家发生变故,我愿与你一起支持荆王元景作为新的君主。”旨在推翻高宗李治的统治。
不久之后,这个计划被泄露,薛万彻被捕,公元653年3月16日(永徽四年二月初二),薛万彻被处斩。临刑前,薛万彻高声说道:“薛万彻是忠诚的大勇士,为了国家,留下来为国家效忠是好事,怎么能被房遗爱杀害呢!”
说完,他解开衣领,大声对督刑官喊道:“快来杀我!”然而,刽子手吓坏了,刀下无力,第一刀没有砍准,薛万彻大声斥责道:“为什么不用力!”直到连砍三刀才斩下他的头颅。
作为驸马,薛万彻帮助李世民处理政务,参与军事决策,并在许多重要场合展现出深思熟虑的智慧。尤其是在对付突厥的战争中,薛万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薛万彻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智谋和胆识,且与房玄龄等人保持密切联系,展示了他在朝廷内的影响力。
作为一位军事将领,薛万彻在许多战役中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他的战功在一定程度上对唐朝的国家安全和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薛万彻也有一些争议和负面评价。他与房遗爱密谋推翻高宗李治统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忠诚和守法的原则。此外,他在政治上的权谋手段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也暴露了他一定的私心和权力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