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残酷
诗歌温柔
以盛唐诗人的赤子之心
还原一个时代的繁华与幻灭
年轻的诗人们初到长安,出仕、做官、兴国安邦的壮怀奔涌激烈,所有人酒热正酣,歌舞升平。奈何安史之乱,一朝梦碎,转瞬间马蹄飞溅,烟尘四起……
乱局之中,王维身处漩涡艰难自保,杜甫数尝寇乱坚守道义,李白痴心不改险象环生,而不同的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不同的命运与结局。
作者周朝,小说家,诗人。生于湖北黄冈,十六岁开始写诗。现居广东深圳,就职文化创意产业。著有诗集《接引集》、长篇小说《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等。
sdfd
第一人称视角
走进三位盛唐诗人
一起见证
大唐的繁华与时代的残酷
2024.4.18 先睹为快
《帝国与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的大唐回忆录》
周朝 著 2024年3月
九州出版社出版
开元四年
故事要从开元四年(716年)说起。
那年春天,一个叫善无畏的天竺僧人沿着当年玄奘大师所走过的路,不辞万里艰辛跋涉,穿过西域延绵的沙漠和绿洲,终于顺利抵达大唐的都城长安。随行而来的还有他的几个弟子和十几匹骆驼,每匹骆驼都驮着两担沉甸甸的经文。
相传,善无畏本是东天竺乌荼国的国王,为人早慧,十岁便能领兵打仗,十三岁奉父命继承王位,十九岁时因王室斗争而主动禅让,之后就在那烂陀寺出家做了和尚,开启了自己漫长的修行生涯。作为开元年间来长安的首位天竺高僧,那时他已经八十岁了。
善无畏的到来,引得长安城万人空巷,只见道路上彩绸飘扬,人声鼎沸,各地闻讯赶来的僧众与善男信女,从朱雀大街一直排到了安远门。
当今圣人被他执着弘法的精神打动,亲自在兴庆宫以上师之礼接见了他,并准许他留在大唐传教。而这位“密宗初祖”也将不负众望,给大唐佛学带来一股新的风气。
同一年的六月,长安街市上阴雨连绵,圣人的父亲睿宗在太极宫病逝了。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死,又或许是从天竺僧人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圣人的内心百感交集,久久无法平静,以至于在某天的早朝大会上,他不顾群臣的反对,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他祖母的谥号由“则天圣后”降为“则天皇后”。
虽一字之差,却表明了这位年轻的皇帝,对他那位颇具争议的祖母有了重新定调。
唐隆政变
也是在那一年,我十五岁,弟弟王缙十四岁。为了一睹天竺高僧的风采,同时也为了参加即将举行的科考,我们第一次从河东蒲州*老家来到长安,这一待便是五年。
与善无畏所在的国家一样,大唐的皇室从立国之初就开始频繁内斗。在则天皇后当政的武周时期,这种内斗更是达到疯狂,相继有多名李氏皇族惨遭杀害,给李家蒙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而圣人便是在这种残酷环境中一路成长起来的。
六年前,圣人的伯母韦皇后和堂妹安乐公主因觊觎帝位,合谋毒死了他的伯父中宗李显。当时掌权的太平公主为避免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皇室再次动乱,对此秘而不宣,还委命上官婉儿等人草拟诏书,拥立韦皇后的幼子李重茂为帝,改元为“唐隆”。
此外,为了达到李唐皇族与韦氏之间的权力平衡,太平公主以韦皇后为知政事,以圣人的父亲睿宗——时任相王的李旦为参谋政事,两人相互制约,共同主理朝政。
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对此并不满足,竟与宰相宗楚客等人合谋,企图架空相王李旦,并效仿则天皇后临朝称制。结果闹剧才刚刚开始,就被圣人联合太平公主、神武军果毅都尉陈玄礼等人在玄武门举兵剿灭了,韦氏母女及其党羽尽被诛杀。
接着,在圣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睿宗重新登上了大宝,圣人因功被立为太子。但不过两年,据说是因为长安城的上空有彗星出现,坊间传言这是太子登基的预兆,早已厌倦了皇室斗争的睿宗,便顺水推舟把帝位禅让给了圣人,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
对此,圣人虽几经犹豫,但还是选择了接受。
新书上市,扫码直达~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Copyrigh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