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始皇的一生,算得上亘古绝今,因为单从功业方面来讲,确实可谓超过三皇、盖过五帝,压倒汉武唐宗……
而当功高如此时,始皇自也不免洋洋得意,通过各种方法去宣扬、强化自己一代天骄的身份。其中一种,便是巡游天下。
据史籍所载,始皇一生共巡游过五次,足迹几遍于天下,所到之处,宣德扬威、刻石颂己,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是,令始皇也不曾料到的是,在自己第五次的巡游中途,竟双腿一蹬、病死沙丘台…
2.
铁锤自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人蓄意刺杀,且不消多说,背后的主谋便是后来
对于这一结局,妇孺皆知。但是,
结合正史、野史来看,应该是有的。因为张良刺秦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多年,他曾为了能寻求一名合适的刺客,不惜散尽家财、遍访天下,以致于家败不顾、弟死不葬……再结合张良刺秦的一些细节来看,他肯定是将行刺始末,无巨无细地在脑子中过过N遍的。
3.
众所周知,天子出行、不比常人,六马拉车,文武随从,前后甲兵森森,势甚浩大。正也因此,当年刘邦见后才会发出“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而项羽也才有了“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
但是,阵势虽大,却也有优点、同时有缺陷。
人多的情况下,责任意识本身就会淡薄,再加之事发突然、事态可能严重的情况下,人的思绪也自会相应地紊乱。而张良及力士正是借此时机,迅速逃离现场。
4.
再来说说张良选择的刺杀地点。
始皇在第三次巡游时,虽然
当时,张良及力士正是埋伏于驰道一旁的低洼、有树处,且力士离道近、张良远,因为毕竟张良柔弱,如此可方便逃跑。在此情况下,在力士奋力扔出60公斤的铁锤后、在始皇左右慌作一团时,无问成败,乘乱、乘着大树掩蔽,撒腿便跑,分头而去。
几乎没有人看清二人相貌……
而逃离现场后,张良便又故作镇定,也快也慢地向着百里之遥的下邳跑去。他知道,关于刺杀成败的消息,是会跟着他而来的。
这可能就是张良的逃离计划,有实有虚,有正史记载,也不乏野史的杜撰,但应该八九不离十,且估计也在张良的计划之列。
图/网络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留侯世家》;《蔡东藩·前汉通俗演义·误椎击逃生遇异士见图戳遣将造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