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创始人
2025-05-30 04:37:29
0

原标题: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如同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当属大明王朝的覆灭最令人感到离奇:相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苦苦支撑,奸臣魏忠贤在朝廷中作威作福。

可是当崇祯皇帝下决心将魏忠贤及其党羽法办,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迷惑,甚至有人怀疑魏忠贤手里握有大明王朝的命脉。当时一名太监王承恩也说:“若忠贤在,何至于此。”

那么,果真是这样吗?

“九千岁”的发家史

提到魏忠贤,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要是一说“九千岁”,很多人就会会心一笑:那不就是个权倾朝野的宦官吗?其实,这个号称“九千岁”的宦官,就是明末赫赫有名的奸臣魏忠贤。

和其他臣子不同,魏忠贤的发迹史充满了荒诞的气息:他原本只是一个“泼皮破落户”,也就是当时的小混混,平素混迹于市井之间,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好不容易娶妻成家,有了女儿,还不悔改,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俗话说“十赌九输”,因为赌博魏忠贤欠下一屁股债务,债主日夜催逼,令他不堪其扰。个别心狠的债主,见魏忠贤一无所有,甚至逼迫他进宫去做太监还债。

魏忠贤想着自己身无分文,妻子和孩子嗷嗷待哺,只有那胯下二两肉还能割舍,遂答应了进宫。在古代,阉割的技术非常落后,一不小心就会感染致死。

不过,魏忠贤总算扛过了“净身”这一关,踏上了做太监的不归路。进宫之后,由于魏忠贤经历复杂,惯于察言观色,在宫中混得是风生水起。

当时主管魏忠贤的大太监叫做魏朝,这个魏朝可不简单,他和当朝的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是“对食”,又与当时另一位大太监王安关系很好。

魏忠贤得知魏朝的雄厚背景,便开始巴结魏朝,一来二去两个人几乎处成了兄弟,魏朝顺势将魏忠贤介绍给王安和客氏。在后宫之中,因为女人太多,除了皇帝又没有真正的男人,“对食”就成了寂寞的宫女和太监们聊以慰藉的一种方式。

所谓“对食”,也就是假夫妻,一般是太监和宫女互相结对,同起同卧相对用餐,除了没有夫妻之实,一切都仿照真的夫妻。由此,不难想见客氏与魏朝的关系多么亲密。

客氏由于哺育天启皇帝,十分受重视和宠爱,手握重权。魏忠贤在摸透了这一层关系之后,又开始左右逢迎,通过取悦客氏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又因此收买了王安,将对此心怀怨恨的魏朝一脚踢开。

就这样,魏忠贤走上了不择手段往上爬、追求权力的道路。慢慢地,魏忠贤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开始全权主持后宫事务。此后,魏忠贤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他开始谋求朝廷的权力。

功过参半魏忠贤

魏忠贤的权欲渐渐蔓延,他一边讨好皇帝维持手中的权力,一边在朝中扶植自己的势力。凭借着皇帝的信任、稳固的后台、强硬的手段,魏忠贤一度权倾朝野。

虽说后人一般将魏忠贤描绘成为祸国殃民的奸臣形象,但实际上魏忠贤是个功过参半的人。在魏忠贤掌权时期,明朝国力空前强盛,边防固若金汤,不得不说和魏忠贤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魏忠贤曾经着手整顿明朝的经济,当时明朝国库空虚,民不聊生。魏忠贤出身市井,了解民间疾苦,改革了赋税制度,减轻了百姓的税负,将那些剥削人民的富商课以重税,一举解决了明朝的财政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

解决了经济问题,魏忠贤又将目光转移到军事上,他将新收到的税钱大量投入到国防开支上,为军队装备精良武器,提升边防将士的待遇,着重补助抗金军队。有此善治,在魏忠贤的扶持下诞生了著名的“关宁铁骑”,成为抵抗侵略的精锐部队。

在治理朝政方面,魏忠贤展现出了出众的管理才能。他知人善任,提拔有能力的大臣,重用德才兼备的臣子,打击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的庸人。经过多年治理,魏忠贤俨然已经成为只手遮天的能人,但这时候他也展露出了自己的缺陷。

魏忠贤的过错很明显,就是贪欲。他爱财,且不知收敛,在位期间疯狂敛集钱财,为了防止其他大臣染指,他甚至还培养了一群党徒,为他看守权力和财富。

拥有巨额财富的魏忠贤开始腐败变质,由一个明智果断、富有才能的能臣蜕化为阴险残暴、目中无人的恐怖政客。

为了铲除异己,魏忠贤及其党羽利用锦衣卫大肆监视群臣,曾有东林党的官员因为醉酒后大骂魏忠贤,被魏忠贤指使锦衣卫残忍杀害,连皮都剥了下来。

不仅如此,魏忠贤还意欲将自己抬高到与孔圣人一样的崇高地位,在他的运作下,有名叫陆万龄的监生向朝廷建言,将魏忠贤供奉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享受和孔子一样的供奉。

短短一年,全国各地遍布魏忠贤生祠,各路官员为了讨好魏忠贤,不惜使用各种金银珠宝作为贡品,上演了一出闹剧。不可一世的魏忠贤权欲熏心、丑态百出,他开始自称“九千岁”,意思是离“万岁”的皇帝,只差了“一千岁”。

到了崇祯皇帝登基,魏忠贤觉察到崇祯帝不好控制,辞官回乡避祸时,其家产足足装满了40多辆马车,满载金银珠宝回到家乡。

落马后明朝灭亡

巨贪魏忠贤回乡一事,惊动了崇祯帝敏感多疑的神经。他知道,此人不可放过,否则日后他东山再起,自己必定大权旁落。

此时朝中官员对魏忠贤积怨已久,纷纷上书历数魏忠贤的种种劣迹,东林党人再度崛起,誓要报魏忠贤血海深仇。在这样的背景下,崇祯皇帝下令严查魏忠贤一案,很快逮捕了魏忠贤,将其投入大牢等待发落。

身陷囹圄的魏忠贤知道,这次难逃一死,在狱中畏罪自杀,其党羽也作鸟兽散。魏忠贤一死,崇祯皇帝执掌大权。

可多年的积弊已经让大明王朝积重难返,加上东林党人勾心斗角、崇祯多疑滥杀能臣,再也没有一个能量巨大的人接替魏忠贤稳定人心、重振朝纲。

而魏忠贤曾经的贪污腐败也蛀空了明朝的国库,大明再次陷入民不聊生的境地。后金见大明摇摇欲坠、气数已尽,乘虚而入,很快灭亡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不愿投降,带着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吊死在了煤山上。

临终前,崇祯回想起魏忠贤在世时将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叹息道:“百官误我!”而王承恩开始怀念魏忠贤:“忠贤在,何至于此。”

然而,其实内忧外患的明朝,注定要迎来灭亡的命运,魏忠贤只不过是延缓了它的死亡速度而已,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还是政治上长期的损耗。这一点,崇祯帝到死都没能看清楚。

作为明朝争议颇多的一位臣子,魏忠贤可谓是多面立体的,他的功绩和过错都是那么鲜明。不过,明朝的垮台并不是魏忠贤的死亡能够决定的,而是内忧外患的产物,王承恩的话虽然中肯,但并不正确呀。

相关内容

原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一位威震四方的名将横空出世。他不仅是汉室最忠...
2025-10-08 05:03:55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赤壁之战堪称最精彩的经典战役。当时曹操率领的魏国...
2025-10-08 05:03:53
原创 ...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民书写的壮丽篇章。从远古的氏族部落到奴隶社会,再...
2025-10-08 05:03:47
汉武帝丞相李蔡被逼自杀,临...
公元前118年,丞相李蔡正在府中处理政务,突然接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
2025-10-08 05:03:45
原创 ...
西汉时期(公元前210年前后),这个强盛王朝共出现过17位皇后。令...
2025-10-08 05:03:18
原创 ...
西汉直臣汲黯:一个敢于直谏的传奇人生 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 在西汉...
2025-10-08 05:03:15
原创 ...
当我们谈论千古一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中国历史上...
2025-10-08 05:02:53
原创 ...
在民国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非凡的女性,她的名字和传奇经历至...
2025-10-08 05:02:19
原创 ...
1924年深秋,北京城风云突变。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联合直系将领冯玉...
2025-10-08 05:02:11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多民族统一王朝。这个王朝的统治者们有着独特的民族渊源——他们的先祖可以追...
原创 一... 【烽火重逢:一位将军与士兵的父子奇缘】 1949年金秋十月,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之势解放了被誉为羊城...
原创 《... 在二月河先生的历史小说《雍正王朝》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乔引娣。这个出身平凡却姿容出众...
原创 刘... 关于三国时期军事统帅能力的讨论,网上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有网友认为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缺乏真正的统帅才能...
乡野诗心寄三国:自学成才的诗词... 在乡土间的烟火气里,藏着一颗浸润着三国风云的心。58 岁的汉族农村人曾令金,虽仅有初中文化,却凭着对...
水淹七军:天时、地利、人与的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秋天,荆襄大地上演了一场中国战争史上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战役。关羽率荆州...
原创 三... 改写版: 三国时期,诸葛亮病逝后,蜀汉的军事重担落在了姜维肩上。尽管姜维多次率军北伐,却屡次遭遇失...
原创 李... 1246年重阳节的深夜,南宋名将孟珙躺在病榻上,烛光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他望着正在为他整理...
原创 《... 高览:被低估的河北名将 在三国群雄争霸的时代,袁绍麾下除了赫赫有名的颜良、文丑外,还有一位常被后...
原创 古... 万里长城:一道墙引发的欧亚历史涟漪 中国的万里长城,这座横亘在北方的巨龙,不仅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