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创始人
2025-05-29 01:01:36
0

原标题: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赵国从来没有把匈奴“打趴下”过!

赵对匈奴作战是以防御、防守反击为主;以挡住匈奴入侵,用一二次战斗胜利,打得匈奴再不敢轻易来犯为目标。所以,赵国什么时候真正把匈奴打趴过?

答案是:从来没有!

汉朝却是全面战略进攻作战,目标要灭掉匈奴,至少也要将匈奴彻底逐出漠南,这才是真正的“打趴下”!

而匈奴势力遍及大漠南北、东西,彊域有万里之广,控弦之士百万,骑兵来去如风、飘忽不定。

在冷兵器时代,以步兵为主力的农耕民族军团要打垮这样的游牧大国,就算打上个二百年也不算太久,何况一百多年。

所以,汉对匈奴战争,才会断断续续,打打停停,持续了数百年。

由此,区区赵国岂能与一统天下、并彻底打垮了匃奴的汉朝相并论?

下面不妨来对比一下赵国对匈奴防御作战,与汉军出塞讨伐匃奴的不同。

从李牧破匃奴之战看,赵国是不具备出塞远征能力的。

赵军对匈奴作战主要是以坚壁防守,先坐等匈奴来攻,然后趁机反击的战术。

每逢草原上秋高马肥时,也是农耕地区粮食收获季节。这时候,匈奴骑兵就会入寇抢掠。

赵国虽然早就推行胡服骑射,骑兵骁勇。但是赵军骑士不论数量还是质量,终究比不上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匃奴骑兵。

再则,赵国的大敌是秦国,军队主力必须用于防秦,而不是对匈奴。

所以,赵国部署于北方边境上的骑兵数量是有限的,还不足以正面对抗匈奴。

当然,中原兵甲在近战完全可碾压匈奴,但是骑术与马匹又确实不如匈奴。

赵军步兵亦骁勇善战,但步兵一旦远离营地以野战对决骑兵,很容易被骑兵截断粮道,断绝补给,然后分割包围歼灭。

赵国名将李牧驻守代地雁门郡时,针对这一双方优劣对比,制定的防御策略是:一边训练士卒备战,一边整修烽火台、加强预警。

一旦发现匈奴骑兵来袭,先以烽火预警,然后军民按预案撤入壁垒之内,并严禁各部擅自出营垒与匈奴交战。

匈奴骑兵虽利,但要正面与赵军在营垒前对决,却是赵军的坚甲利兵更胜一筹。

于是,匈奴屡次犯境,皆无多少斩获。

而赵军总是依托营垒不出战,却也让名将李牧得了个胆小之名。

战国时期的农耕民,尚武之风很重,那可真是不怕打仗的。所以,就连赵军士卒,也暗自嘲笑李牧畏战。

于是,赵王大怒,撤了李牧的职。

而赵王不明白的是,李牧之所以要装出胆小畏战,目的正是要让匈奴产生赵军不敢战的错觉,然后诱使匈奴尽举重兵深入前来,才好让赵军“以长克短”,用强弓劲弩与甲士肉搏近战优势,狠狠杀一杀匈奴的威风。

当李牧被撤职调走后,接替李牧之职的赵将更改了作战方式,每次匈奴来犯,都要遣兵出击迎战匈奴。

结果以步兵为主力、辅以少量骑兵的赵军出城野战,每次追出野外,就欲战而不得,然后被匈奴骑兵拖得筋疲力尽,往往弄得自己损失惨重,屡战屡败。

最后,在多次战败之下,赵王终于理解了李牧的用意,仍旧请李牧出镇北彊,并赋予了李牧全权决定战守之策,表示决不干涉。

李牧重回雁门,仍恢复原来防御方略,一面加紧选拔士卒,练习车、步、骑合围战术,这是要给匈奴来一个狠的。

而练兵末完成前,只要匈奴来犯,就继续坚壁示弱。

如此,匈奴每年犯边抄掠,虽始终无所斩获,但却又加深了李牧胆怯,赵军畏战的错觉。

于是,匈奴作出了赵军不敢出战的判定,终于决定集中十几万众、大举进犯赵国一次,狠狠抢上一把。

然而,李牧统率下的赵军,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与强忍不战的憋屈之下,将士们早已咬牙切齿、斗志昂扬,而各部间协同作战也已操练得娴熟无比了。

李牧抽调出用于合击匈奴的兵力为:

(1)战车一千三百乘,

(2)优良战马一万三千匹,

(3)战斗技艺娴熟的车、骑、步勇士五万人,

(4)训练有素的弓弩手十万人,

这样的15万精兵严阵以待,只要匈奴进了赵军伏击圈,自然是来多少,便要让他死多少。

待李牧麾下的赵军作战准备已完成时,赵军便开始了诱敌。

如何引匈奴前来呢?

就是驱赶出大批牲畜,让它漫山遍野的到处放牧,

当有匈奴小股骑兵人马入侵哨探时,

李牧就下令警戒的赵军惊慌败逃,把几千牧民及牲畜人丢弃给匈奴。

注意,这一招,骄傲入骨的汉武大帝是绝不会干的!

匈奴单于闻讯后,果然中计,便迫不及待的麾动十余万骑深入赵境,要来大抢一场了。

而结果,当然是一头撞入了赵军以15万车兵、骑兵、步卒、弓弩手布置好的伏击圈内。

赵军出击,以步兵、弓弩兵分左、右翼合围,车骑包抄其后路,万弩齐发,箭矢如倾盆暴雨,

一场大战下来,毙杀匈奴十多万人马,并趁胜追击,灭襜褴、败东胡,收降林胡,匈奴单于仅率少数残兵逃荒窜。

此战之后,匈奴十余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但十余年后,匈奴元气恢复,该入寇者,照样入寇抢掠不误!

因为赵军缺乏国力支撑,没有像后世的汉军般反复出塞远征,雷霆扫穴。

而自汉武帝开始的“汉伐匈奴之战”从一开始制定目标,就是彻底消灭匈奴的全面战争。

汉朝为灭匈奴,举国动员,并作了长期而全面的战略规划,这决不是赵国的单纯的地域防御战可比的!

首先,无论赵军还是汉军,与匈奴正面对战,那都是可以大占优势的。而历来对匃奴作战最难的就是:

匈奴利用骑兵机动,从不与汉兵硬抗,只是一触即退,拖着汉军追兵走,然后沿途不断施以袭扰,汉军毎毎败于长途行军的疲惫不堪时,让匃奴趁虚一击。

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就是这样来的!

由此,汉朝的战争准备首先就是大规模养马、培养骑士,选拔熟悉骑战的将领,组建大量成规模的骑兵部队。

其次,遣使交通西域诸国,以“断匈奴之右臂”。

再则就是在边塞步步为营、屯兵聚粮,以保障大战时的出塞大军无后勤之忧。

当汉朝的战争准备完成后,汉伐匈奴的主力,也已经全是骑兵大军为主、步卒为辅。

霍去病五万骑兵出塞远征,朝廷征召了数十万步军与辅兵保障。

保障什么?无非就是沿途屯兵、保护后勤粮道畅通。

而这种规模的大战,真不是战国争雄时代一个区区赵国所能承受得了的。

因为骑兵建设的全面壮大,以及充足的国力保障了后勤。

从西汉武帝起,直至东汉和帝止,持续了数百年的汉匈战争中,汉军在历次重大战役中,毎能充分发挥骑兵快速机动、远距离迂回、包抄、突 袭的战术特点。

并毎战皆连续进攻,穷追猛打,决不给匈奴以喘息的机会,聚歼了大量的匈奴有生力量,并迫使匈奴分化成了内附投降汉朝的南匈奴、与继续负隅顽抗的北匈奴。

越打越猛的汉朝人,最后打出了“明犯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等等数千后、仍令国人毎读就要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这又岂是赵国所能做得到的?

汉匈战争的最终结果:

北匈奴一部被灭,一部投降,余部远遁极西之地,又留下了许多来自西方的传说。

据说,此图为西方画家所作,各为“最后的匈奴骑兵”。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吗?这个问题,大概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天赋对于一个人的成功...
原创 拿... 阿拉伯人有一部童话故事集《天方夜谭》,德国也有一部《格林童话》。可是与《天方夜谭》的故事多取材于民间...
原创 低... 引言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人类社会的进步...
原创 曾...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狄...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岁的时候,狄仁杰参加了隋唐时期的初代科举,一举高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少年郎...
原创 李... 一直以来,李世民在”天可汗”、“贞观之治”、“24岁平天下”等诸多荣耀光环的加持下,成为了那个时代最...
原创 井...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井冈山被称之为“革命的摇篮”,说它是“摇篮”丝毫并不夸张,无...
原创 万... 万历皇帝为啥三十年不上朝,四条。第一,身体原因。万历皇帝对朝臣多次声明自己病了,腿疼,不能正常上班。...
原创 三... 说到三国的猛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吕布,他是公认的无敌。还有比如张飞,以及关羽等人,也是人尽皆知的悍...
原创 诸... 三国中的诸葛亮就像是智慧的化身,刘备在他的辅佐下,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吏,成为了汉中王。而蜀汉在最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