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与韩咏华:一生清贫,摆地摊维持生计,妻子62岁仍外出打工
创始人
2025-05-29 00:03:16
0

原标题:梅贻琦与韩咏华:一生清贫,摆地摊维持生计,妻子62岁仍外出打工

梅贻琦与韩咏华

清华校长的形象,在常人心中,大概都是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

但在梅贻琦任职清华校长一职期间,或许并没有多少人能想象到,在课堂上还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场景——

铃声响起又消散在校园里,同学们端坐着却迟迟不见老师的身影,大家东张西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有人喘着气擦着汗,抱着书本步履匆匆地进了教室,不好意思地向学生们道歉。

他说:“真是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夫人今天太忙了,帮她看了会摊子,还请同学们见谅!”

是的,“看摊子”并非是什么暗喻,而是真真正正的地摊。

那时梅贻琦一家生活清贫,他的夫人韩咏华便在街边摆摊,而这位大学校长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份,帮夫人分担压力。

梅贻琦

一个清华大学的校长,薪水竟然无法供应一家人的生活,还要自己和妻子二人在街边摆摊另谋生路吗?

按常理来说,当然不是的。

刚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时候,梅贻琦面前便摆放着许许多多的“特权”,他可以尽情享受免交电话费、免费雇佣家庭帮工等权利,可他却尽数拒绝了。

为了节省学校的经费,他辞去了司机,说要自己学开车,又辞去了厨师,夫人韩咏华愿意下厨,夫妻二人甚至连学校供应的煤也不要。

或许最开始,梅贻琦只是拒绝在他看来有些奢侈的生活。

梅贻琦书法

但后来全面抗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大西迁昆明的时候,梅贻琦和当初一样拒绝特权的做法,则是为了让更多的师生过上好日子。

国难当头,三校的师生身处粮食短缺的大后方,那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也不是什么经济发达之地,所以很多师生陆陆续续开始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

身为校长,他把学校的每一份子都看作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面黄肌瘦甚至吃不上饱饭,梅贻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一边将自己值钱的家什当掉以补贴师生生活,一边拼命向政府请求资金补贴。

就连申请给教师、困难职工的补助金,为了将名额让给其他人,梅贻琦也主动放弃了。

明明他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仍然咬着牙将许多师生从贫困中救了出来,学校的情况也在逐渐好转。

他让自己变成了太阳,源源不断地散发着光芒与希望,却没能温暖得了自己家。

梅家已是家徒四壁。梅贻琦和韩咏华有四个孩子在联大上学,可都按照父亲的要求放弃了补助金,将机会让给了更需要的人。

住在花椒巷的简陋的民房里的一家七口人,单单靠着梅贻琦微薄的薪资勉强过活。

桌上常见的是白饭拌辣椒,连菠菜豆腐汤都成了难得的“惊喜”。

孩子们明显都饿瘦了,每次照面都像脱水的小草,蔫蔫地提不起精神,连梅贻琦这个成年人为了省钱节食,身体都有些扛不住。

看到孩子和丈夫这般煎熬,韩咏华垂下眼,陷入了思考。

她想,自己不能一直待在家里,担心和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需要为这个家寻找另一个经济来源才行。

于是,韩咏华穿上了蓝布褂子,挎上了竹篮,低调地推开了家门,走出了花椒巷,开始在街边叫卖自己亲手做的糕点。

要知道,韩咏华所出生的韩家,可是曾在清朝被称为“天津船王”、排在“天津八大家”之首的那个“天成号韩家”。

梅贻琦一家

即便到她这一代时,韩家已然不复当初的辉煌,但韩咏华怎么也是正统的名门闺秀。

但她愿意为了丈夫,为了家庭,选择放下身段,为家人的生活而努力。

就这样,这位蓝衣女子便时常出没在街边小巷,为了不给梅贻琦丢面子,她尽量避开了熟人出没的地方,也从不称自己是梅夫人,只说自己姓韩。

可没过多久,大家也都知道这位清华大学校长的妻子,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走出家门在街边摆摊。

但这一消息并没有引发任何负面的言论,甚至西南联大教授们的妻子受到了韩咏华这一举动的感召,纷纷开始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干活挣钱,自力更生。

右三、右四:梅贻琦夫妇与教授们

但他人的言论本就不能让韩咏华在意,她在乎的是梅贻琦的想法。

知道自己的妻子擅作主张出去摆摊,他会觉得丢面子吗?会不悦地斥责她吗?

可一切让韩咏华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梅贻琦对此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只是沉默着给了她一个拥抱和“你辛苦了”这几个字。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韩咏华却认为,在那段清贫的时光里,孩子们的成长,丈夫的支持与体谅,一切都让生活变得温暖而幸福。

梅贻琦也觉得,每每看到妻子布好菜,和孩子一起笑盈盈地望着他等着一起吃饭的画面,都让他的心柔软得不可思议。

他们生活贫穷,但精神和感情,却一直很富有。

第一排右三:梅贻琦

后来,韩咏华自制的糕点客户变多,教务长潘光旦的夫人、袁复礼夫人便和她一起组成了“互助组”,一起制作这种点心,带到冠生园食品店寄售,以扩大销售范围。

花椒巷离食品店距离很远,来回要走上一个半小时。

韩咏华为了省钱,不舍得穿袜子,光脚穿皮鞋,还把脚都磨破了。

梅贻琦回家后看到妻子血淋淋的脚掌,心疼不已,心中满是愧疚。

但韩咏华只是握了握他的手,安慰道,和他做夫妻,再辛苦也不觉得累。

不仅是梅贻琦被妻子感动到了,来家中做客的教授们也非常敬佩韩咏华的坚韧与乐观,他们品尝了糕点受了启发,将这糕点命名为“定胜糕”,寓意抗战一定能胜利。

梅贻琦书法

从此,“定胜糕”的名字叫响了西南联大和昆明城。

有时候生意太好,韩咏华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便会拉上梅贻琦来帮忙。

于是,便有了堂堂清华校长,无奈因为看守摊子,而上课迟到道歉的场景。

学生们感慨不已,但没有人会嘲笑,没有人会不理解,所有知情的人们都为这对夫妻的品行作风而折服,感谢他们为学校所做的贡献。

曾有人好奇地询问过,年少时沉默寡言的梅贻琦,是如何找到一位品行优良、性格坚韧的韩咏华做妻子,还能和对方在这样的状态下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的。

梅贻琦回忆说,他和韩咏华是从小的青梅竹马。

韩家和梅家本是世交,两家又与以教育闻名的严家交好,于是两家的小辈们都是在严修先生的私塾里读书认字的,当时的梅贻琦和韩咏华便都在其中。

那时严修刚刚创办被称为“女学振兴起点”的严氏女塾,书院设立在严家的偏院酒坊院中,与男塾各占了院子的一边,而中间的操场是轮流使用的。

每当女孩子们上体育课的时候,男生院子一侧的门便会关上,反之亦然。

但当时的孩子们不过十余岁而已,仅仅是一扇木门,怎能关得住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韩咏华尤其喜欢透过窗子,看男生们跑步、念书,少年人的活泼欢乐,似乎都能透过窗子感染到她。

早年的清华学府

观察多了,她也渐渐发现,在那一群人里,有一个清瘦的男孩,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似乎并不起眼,可每当同伴们争执某个话题时,定要拉过他来给两人定个胜负。

那男孩身上沉稳的气质、遇事不乱的气度,叫人信服,也让人着迷。

在后来知道对方家里条件并不好,却是私塾中最优秀的学生时,韩咏华着实感到惊讶。

扪心自问,若是她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一定能做到梅贻琦的一半。

憧憬以及崇拜的情绪油然而生,她不免在日后分了更多注意力在对方身上,而梅贻琦也同样注意到了女孩。

她大大的眼睛透过窗子望向这边的时候,着实透着几分娇憨与可爱。再加上韩咏华性格也十分讨喜,两人的友谊便一直不错。

梅贻琦在演讲

后来,美国开始把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费用,梅贻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一批留学生的名额,前往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机电工程

和梅贻琦一起考取的徐君陶回忆说:“那天,我看到他平静而从容,不喜不忧,后来我在赴美的邮轮上才知道他叫梅贻琦。

那时,人们留美都选那些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学校,可梅贻琦去的却是不为人熟知的伍斯特理工学院,他的选择确实与众不同。”

成熟稳重,不因外物悲喜,这个19岁的少年身上已经开始展现出了日后的几分大家风范。

梅贻琦合影(右二)

四年后,梅贻琦学成归来,昔日的好友们纷纷前往迎接,韩咏华也一起去了码头。

那个趴在窗户上总是东张西望的小丫头,抽条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望着船上身姿挺拔的少年,由衷地感到高兴。

她早就听闻梅贻琦在留学期间努力节省补贴,将钱寄回家赡养父亲和妹妹,相比日子过得并不舒坦,但韩咏华并没有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丝一毫的气馁与埋怨。

意气风发的少年,就这么住进了她的心里。

梅贻琦回国后,在天津基督教男青年会任干事,而韩咏华在工作之余也在女青年会帮忙。

偶遇时,他们惊讶地看着彼此,童年的记忆一下子翻涌而上,连带着幼时的情感也一起涌上了心头。

梅贻琦一家

韩咏华回忆道:“每遇请人演讲等事都是我找月涵(梅贻琦)联系,这才正式与他相识”。

年少时未续的心动,终于在十几年后,又被连在了一起。

二人都对彼此印象很好,所以在严范孙先生为梅贻琦说媒的时候,他欣然同意了,因为严范孙给他介绍的对象,正是韩咏华。

兜兜转转,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尝试着更进一步接触彼此的理由。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们爱意更浓,都想正式确立关系,于是梅贻琦写信向韩咏华表白了心意,却没想到韩咏华的父亲在一番犹豫后,让女儿拒绝了对方。

毕竟在父亲眼中,梅贻琦沉默寡言,人又清瘦,女儿正是花一般的年龄,也不知对方品行如何,会怎样对她。

梅贻琦书法

梅贻琦遭到拒绝后,再次写信给她,该信比起上一封表露了更为细腻的情感,令人感动。

父亲看完大加赞赏道:“好文章,此子不错,可信也!”遂将女儿交给了他。

1918年,二人正式订婚。

韩咏华的一位好友听闻此消息,急忙跑来提醒韩咏华,问她:“你要嫁给梅贻琦?你忘了他可是不爱说话的吗,你受得了?”

韩咏华回以微笑:“我豁出去了。他爱说不说,能说多少算多少,我听着就是了。”

在她眼里,梅贻琦的沉默是他的特点,也是她所喜爱的特质,他确实寡言,但却能让她感受到那颗炙热的心脏以及真挚的爱意。

这一句“豁出去”,彼时还没人在意,可她却在之后,身体力行用行动坚守了当时的诺言,和梅贻琦不离不弃,彼此依偎着一起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因着这份爱,韩咏华能在花椒巷里甘于清贫,还能对梅贻琦露出温婉的幸福微笑。

因着这份情,韩咏华能放下身段,提着竹篮上街摆摊,只为养活这个家,支持丈夫的一切决定。

韩咏华说,她和梅贻琦都是家中排第五的孩子,“韩五姑”和“梅五哥”五五结合,他们的日子便是“十全十美”的。

虽然他们婚后的日子大多数都是清贫居多,可梅贻琦和韩咏华都不在乎,他们只知道拥有了彼此,便是两人心中的完美生活了。

梅贻琦书法

韩咏华为了梅贻琦甘愿吃苦,甚至在自己六十二岁高龄的时候,还坚持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那时候是1948年,美国用清华大学的庚子赔款基金要挟,梅贻琦只好离开大陆,来到美国工作,韩咏华也跟到纽约。

后来梅贻琦辗转回台湾,韩咏华却选择了留在纽约。

她想,在美国,并没有多少人认识梅贻琦,自己外出打工时,也不会像在国内那样,担心会落了丈夫的面子。

于是,六十二岁的韩咏华先去了一家衣帽工厂做工,后来又转到一家首饰店卖货,接着经人介绍到医院做护工,最后又转到一个盲童学校照料盲童。

这期间,为了节省支出,她的生活过得也极其艰难。

梅贻琦与韩咏华

1959年,阎振兴和朋友们谈到韩咏华时说:“我曾经探望过梅师母,她生活太苦了。必须得跟梅先生说,设法给师母汇钱,或者接她回国!”

梅贻琦很快也知道了妻子的处境,他愧疚万分,可自己的薪资微薄,只能勉强度日,新竹清华校区的建设更是耗费了他的全部心神。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住在办公室里,连私人住房都没有,哪里能帮得上妻子呢?

就这样,韩咏华为了挣钱在纽约努力打工,梅贻琦为了建设台湾的清华鞠躬尽瘁。

二人分离五年,隔着浩瀚无垠的大洋,忍着思念,都在为自己的目标拼搏。

可已是花甲的老人,哪里经得起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折腾呢?

梅贻琦书法

梅贻琦终究是没有撑住,积劳成疾,在1960年查出了癌症,就此一病不起。

韩咏华得到消息后火急火燎地飞回了台湾,终于在分隔五年的时光后,再次牵起了丈夫的手。

她仰头望着病床上的梅贻琦,眼睛被泪水模糊,却看到对方对着她沉默憨厚地笑了笑。

刹那间,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不善言辞的沉稳少年。

原来已经过了那么久了啊,她想。

他们似乎都变了很多,却又仿佛什么都没变,自己还是当年那个会因梅贻琦的笑容,感到无比幸福的女子。

韩咏华为了照顾梅贻琦,终于在自己六十七岁那年,停止了打工生活,自此陪伴在丈夫身边,悉心照料。

梅贻琦书法

1962年5月19日,“两岸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溘然长逝,享年73岁。

整理遗物时,众人发现他几乎没有积蓄,甚至没有私人住宅。

唯一上锁的宝贝,就是一个旧皮箱,里面是整齐利落的庚子赔款基金使用账本。

梅贻琦去世后,韩咏华与儿女移居美国,后在1977年落叶归根回大陆定居。

回到祖国16年后的1993年8月,100岁的韩咏华也走了。

二人明明声名显赫,却心甘情愿清贫了一辈子。

梅贻琦一生清华,为学校尽心尽力,韩咏华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沉默而温柔地支持着丈夫的治学梦想。

左四:梅贻琦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一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

可夫妻二人却没有埋怨过对方哪怕一句,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在那个不谈享受、清贫万分的婚姻生活中,搀扶着走过了一生。

相关内容

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家...
当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然而,家长们也...
2025-08-05 08:41:50
粤动中华 迷你马拉松火热启...
4公里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了来自大湾区各地的跑步爱好者踊跃参与。受访...
2025-08-05 08:40:19
罗源鉴江镇历史文集《鉴水长...
《鉴水长流》,一部承载着罗源鉴江镇历史记忆的文集正式出版。它如同一...
2025-08-05 08:39:39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赛区选拔赛正式拉开帷幕,开始接受报名啦!...
2025-08-05 08:39:02
原创 ...
你知道中国古代谁是最富有的人吗?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是“ 富可敌国 ”...
2025-08-05 08:34:12
原创 ...
老周 摘要:蒙古草原有左翼右翼之分,还有内蒙古和外蒙古之分。曾经横...
2025-08-05 08:34:03
原创 ...
二战结束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军头们口...
2025-08-05 08:33:53
原创 ...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
2025-08-05 08:33:51
原创 ...
他是国军上将,绰号水晶猴,骂过蒋介石,建国后获一级解放勋章 在民国...
2025-08-05 08:33:45

热门资讯

原创 农... 中国围棋在农心杯上已五年无缘冠军(2021-2025),韩国队凭借申真谞的统治级表现实现五连冠。王星...
原创 他... 他原是肖劲光上级,冀中根据地领袖人物为啥最后只授衔上将?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说的可是一位在历史上非...
原创 助...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这个伟大的征服过程中,有一群功勋卓著的名将为...
原创 张...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1种风靡世界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引言: 各位看官,你可曾想过,当...
原创 元... 都说乱世出英雄,华夏大地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以及异族统治后,元末终于出现了由汉族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
原创 董... 董卓死前高呼6字,被人笑掉大牙,如今成流行语火爆网络 导语:董卓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用一辈子走了...
原创 郑...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山西考古又有新发现!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对外公布了晋城市沁水县八里坪遗址考古发现和收获:该遗址是山西晋东南地区已知规模最...
原创 他... 江西是革命老区,这片红色土地,曾在中国革命的烽火岁月中作出卓越贡献。 然而,时光流转,历史的辉煌似乎...
原创 为... 视频加载中... 关注我,让你从此告别霉运,好运连连!点赞评论,更有机会获得独家好运加持哦!祝您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