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
“棋”是智慧的象征,通过一个人的下棋水平,能够判断出他的修养、格局、境界等,为此,古代下到平民上到帝王,皆爱下棋。
但和帝王对弈,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毕竟“伴君如伴虎”,和帝王下棋的人,往往赢也不是,输也不是,十分考验这个人的应对能力与智慧。
像康熙就曾和一侍卫下象棋,看得旁边的老太监都不由捏了一把汗,为此他想办法化解了当下的尴尬,谁知半个月后却还是看到了侍卫的尸体,直让康熙惭愧不已,这是怎么回事?
与皇帝对弈是门智慧
下棋需要智慧,和帝王下棋,更是挑战智慧,大概没有哪个臣子喜欢和帝王对弈。但是有些帝王偏偏喜欢下棋,或者有意通过和某位大臣的对弈,判断他对自己的忠心程度,所以历史上还真有一些“倒霉蛋”,一不留神就被帝王召唤去下棋了。
像朱元璋,他从一个底层农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好不容易坐上了龙椅,不免担心握在手中的权力某天被掠夺,因此不敢掉以轻心,而下棋便是他试探大臣的一种方式。
且朱元璋本身也喜欢下棋,徐达作为他昔日的好兄弟,就很倒霉地经常被他邀请过去下棋。徐达不敢推辞,便每次都故意输给朱元璋。
尽管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可朱元璋觉得并不过瘾,某次下旨让徐达不要再相让。徐达于是拿出真本事和朱元璋对弈,结果赢了,朱元璋这回过瘾是过瘾了,但却不开心了,不过当他往棋盘上看后却发现,徐达的棋子竟然走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赏赐了徐达莫愁湖。
与康熙下象棋的侍卫
如果说徐达与朱元璋下棋,是在斗智斗勇,那么康熙与侍卫下棋的故事,就引人深思了!那是康熙三十七年,由于康熙要举行大型射猎活动,就率领大臣到了木兰猎场,然后在一座大山坡上安营扎寨。
休息期间,酷爱下棋的康熙也玩上几把,就叫来了大臣李光地,和他下了一盘棋。李光地作为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手”,自然明白不能赢了皇帝的风头,便输给了康熙。
李光地惨输之后,还没有玩过瘾的康熙又叫来了几位大臣,结果那些大臣都输给了他,让他觉得没有意思。为此他发话了,表示谁敢来和他对弈,赢了就能获得赏赐。这时候,有一个名叫仁福的侍卫,勇气可嘉地站了出来,愿陪皇帝下一盘棋。
那些大臣见状都为仁福感到担忧,纷纷给他递眼色,暗示他这件事的危险性。然而仁福不比那些大臣“精明”,非但接收不到大臣们的暗示,还为了获得赏赐,拿出了真本事来,一步棋都不让康熙,就连旁边的老太监看了,都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
出乎众人意料的结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仁福尽管不是为人处世的高手,却有着非常高超的棋艺,把康熙在棋盘上把皇帝堵得死死的。眼看就要输棋了,康熙着急地冒出了冷汗,场面陷入了尴尬。
而当时正好山下有一只鹿窜过,老太监急中生智,便把那只鹿说成“虎”,以转移康熙的注意力,告诉他刚有一只猛虎从山下经过。康熙最喜欢猎虎,听后赶紧起身去猎虎,同时让仁福守着棋盘,不要离开,等他回来了再继续下完这盘棋。
说完,康熙带上了弓箭,王公大臣也连忙跟在身后,都去追赶那只“老虎”。由于那只老虎是老太监为化解尴尬场面用鹿来“捏造”的,他们自然没有猎到那只老虎,而康熙还把下棋的事给忘了,一直到半个月后,他要从木兰猎场返回京城,再经过那座山坡时才想起了这件事。为此,他下马上山,不想却看到了一幅让他震惊的画面!
只见仁福一直“奉旨”跪守在棋盘旁,宁可跪死,也没有离开过半步,让康熙羞愧不已地说道:“君而无信,何以为君?”此后他更在意自己的言行了。
结语
棋盘总是变化万千,不同的人群下棋,有不同的“玩法”。像文人墨客下棋,多是相互切磋,作闲暇时间陶冶情操之用;高人隐士下棋,也许倾向于一种精神交流,境界上的修炼;帝王下棋,可能多有一份博弈心理,他们贵为九五之尊,内心也希望自己的其他能力,能够高于其他人。
总之,小小的棋盘罗列世间万象,通过下棋,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智慧,还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就像仁福,他虽只是一个侍卫,却信守约定,康熙虽是九五之尊,转头之间,却忘记了自己所立下的约定。所以,不管是谁,拥有什么样的身份,都应重视信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