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被埋藏于历史的洪流之中,谈起东汉末年,很少人曾听说过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在平定黄巾军位居首功,是为当世名将。他为人正气凛然,令敌军都十分钦佩,他即将战败之际,几千敌军纷纷跪下磕头希望他投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将军名为傅燮,世居凉州之地。少年的傅燮就极为聪慧,前往了国都洛阳拜在当朝太尉刘宽门下学习。长大之后,傅燮成为一个文武全才,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精通兵法,在家乡北地郡极为出名。
公元184年,震惊汉室朝廷的黄巾军揭竿而起,叛乱的战火迅速蔓延。傅燮听从朝廷征召,跟随名将皇甫嵩随军镇压黄巾军。傅燮深知汉灵帝刘宏宠幸宦官、买卖官位是引发国家动乱的根源,特意在出征之前送去了文书提醒天子远离奸臣。而这封文书却被汉灵帝信任的宦官赵忠瞧见了,心中对傅燮十分敌视。
不久,傅燮率领的兵马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在兖州附近俘虏了三个黄巾军统帅,是这次平叛行动中功劳最大的。然而赵忠等宦官却在战后从中作梗,动用权术将其调配到凉州做了一个太守。此时凉州境内,贪官污吏横行,许多匈奴、羌等游牧民族发动了叛乱,而傅燮到任后以身作则,屯田放粮,珍重百姓,许多羌人见状纷纷归降。
然而,凉州刺史耿鄙却想要一举击败境内的叛军,但是他重用奸臣使许多人心存不满,而后他强行抽调了各郡的兵马、粮草,而在征讨过程中,军队内部发生了兵变,耿鄙等人直接被杀,叛军直接攻到了傅燮镇守的冀县城下。傅燮手中兵马甚少,粮草也几乎耗尽,却依然坚守。敌方的数千匈奴骑兵都听闻过傅燮的大名,知道他正气凛然不畏权贵,数千人竟然同时在城外跪下磕头,希望傅燮可以就此投降。
但是,傅燮断然拒绝招降,在粮草耗尽之时与敌军厮杀,最终以身殉国。汉灵帝听闻此事,深感痛心,追封他为“壮节侯”。如此忠勇的名将,如今却很少有人知晓,不免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