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5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汉朝在刘邦的治理下得到极好发展,但是后续由于刘盈无能,导致汉朝落入吕后手中,虽然还是刘氏天下,但是主要掌权者均为吕氏之人,就如吕后的兄弟,大部分都为各地藩王,从而导致外戚力量越来越庞大。
而吕后不断干涉朝政的行为,也令汉朝中央权威受到极大影响,一度导致朝廷处于动荡不堪的局面当中,长此以往势必会动摇其根基。
值得庆幸的是,吕氏生病去世后,刘襄就与一众老臣合谋将吕氏最具野心的吕消除,从而避免了江山落入他人之手的局势出现。而刘襄为了避免吕氏再次东山再起,直接将吕氏一族消灭干净。
自此后吕氏集团从汉朝政权当中彻底消失。对于此时的汉朝而已,根基已经变得动荡不堪,为了改此局势,汉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皇权变得更加稳固,从而令中央权威再次建立起来。一、控制外戚权力
1、外戚分封被重视
吕氏一族造成的影响,令汉文帝深刻意识到控制外戚权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外戚分封之事上面汉文帝极为重视,虽然外戚还可以拿到侯爵的位置,但是却已经没有过多的实权。
即便是到了汉朝后期,外戚拿到侯爵位置后也被规定不能干政,也就意味着空有头衔可以享受高待遇,但是却没有半分实权,自然也就无法给朝廷造成任何影响。
2、皇帝控制外戚命运即便是能力突出的外戚,也仅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封赏而已,也无法得到更多实权,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外戚力量发展壮大,皇帝随时掌握外戚的命运。
一旦发现外戚有不法之心,皇帝会直接下令解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文帝杀薄昭一事,但是碍于种种原因,还是选择薄昭自杀平息此事,正是此事过后,中央权威再次建立起来。
二、平衡臣子权力1、分封功臣
汉文帝继位后就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所有拥立他为帝之人,均得到不错的赏赐,封官加爵更是主要手段。而前期被贬诸侯,也恢复到最初的位置。
最为重要的是刘邦时期的开国功臣,也得到分封。如此大肆封赏,令汉文帝的政权得到极大巩固,拥立他之人也越来越多,成功的实现了拉拢人心的效果。
2、打击权臣汉文帝极为清楚,仅是靠拉拢手段可以巩固一时政权,最为重要的还是平衡臣子之间的权力,所以他在政权稳固后,开始针对当朝权臣。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丞相,汉文帝以能力不佳等原因,直接将周勃的丞相之职免除,所幸周勃并没有造反之心,所以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性命,只是其权臣之威不复存在。
三、分割各诸侯王1、叛乱苗头出现
汉朝重新建立中央权威,自然会遇到更多问题,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诸侯力量不断提升,如若长久发展下去,自然不利于汉朝政权管理。
后续就出现济北王刘兴叛乱事件,汉文帝出兵镇压数次后彻底解决此事,也因此令汉文帝意识到控制诸王权力的重要性,毕竟仅依靠针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分割诸王叛乱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诸侯力量不断提升,随时会危及到中央权威,无论诸侯与皇权关系亲疏与否,都无法避免叛乱事件出现。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下令在诸侯国内再次分封新的诸侯,也就意味着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权力自然也要面临分割的局面。如此一来诸侯自然也无法给中央权威造成过多的威胁。
汉文帝在任期间,将分封之事彻底贯彻下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分封最大诸侯国,据悉当时汉文帝将最大诸侯国分封为六个国家,并将其后代再次分封为王。如此一来最大诸侯国的实力被分散多份,自然也就难以形成有效威慑力,也不会给中央政权造成任何的影响,分权制衡在汉文帝实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汉朝前期的局势令汉文帝深受影响,在此基础上面自然是会力避免再次步上老路,汉文帝在位23年的时间当中,全力巩固汉朝中央政权,令其影响力全面提升。而汉文帝实施的一系列汉国政策和措施,在当时得到极好应用,令当时的汉朝根基极为稳定,整个国家均向着安定繁荣的方向发展,而汉朝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加。
正是有了这个良好的发展基础,才令后续的文景之治盛世得到更好的施展,一度令汉朝达到最鼎盛的局面。虽然后续汉朝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推翻,但是前期的良好发展还是给后人留下极深印象。
汉朝也成为了历史上面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朝代。而汉文帝的分封制衡手段,在后续的许多朝代当中,均被借鉴使用,足以可见汉文帝的这一举措是何等明智。
参考文献:《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