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馥,一位备受敬仰的清官,他的一生与康熙皇帝的英明治下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清廉与孝道的传世佳话。康熙对他的器重,源于李天馥在工、刑、兵、吏四部的卓越表现,最终荣升为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的地位。
李天馥少年酷爱读书,七岁便能作诗。生逢战乱,家族颠沛流离,但他始终不忘学业。即便在逃难之中,他如同明灯般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李天馥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其为官清廉、谨慎的作风深受康熙皇帝器重。 在户部任职期间,他对贪污问题零容忍。面对滔滔贿赂潮水,他毫不动摇地宣告:“只要我在这里任职,就别想收买我,也别想收买其他官员。”李天馥以身作则,使整个户部一片风清气正,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他的清廉之风,不仅让贪官束手无策,也赢得了广泛的尊敬。 调任吏部后,李天馥依然坚持廉洁作风,严惩贪腐分子,树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廉政防线。对于候补官员而言,他们盼望着李天馥的调任,因为这意味着有机会填补官职空缺。然而,对于贪官们而言,他们却盼着他早日离任,如释重负。在刑部任职期间,李天馥以宽厚为人称。对待罪犯,他力求免除死罪,尽量减轻刑罚,同时改善监狱条件,使得犯人深感他的人道主义。这种宽厚之举,使他成为许多罪犯感激戴德的对象。李天馥的宽容与正义感化了一众囚徒,为刑罚改革留下了光辉篇章。
李天馥性格沉稳,办事谨慎,对待急躁的同事总是以笑语相劝。他深知冷静处事的价值,曾对同事说:“何必急躁呢,遇事心平气和不是更好吗?”这番劝解不仅使同事心情平复,也让他们受益匪浅。他坦言年轻时也曾急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变得沉稳从容。这种处事态度使他在朝中广受尊敬。
在大学士任上,李天馥仅一年便因母亲丧事辞官,康熙亲自为他题写“贞松”以示慰问。遵循当时的传统,他回家守丧三年。康熙对他的赞誉之词更是前所未有,称其为三十年来恭谨无误的忠臣。这段罕见的空缺期,康熙皇帝坚定地表示,等李天馥回朝后将继续履行大学士的职责,毋需另谋他选。
李天馥回乡扶灵,途经巢湖时,湖水涨了数尺。人们纷纷感叹这是他孝行感动了天地。在母亲坟前守丧三年后,他回朝继续履职,大学士之位依旧空悬。这在清朝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康熙对他的极度信任与器重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李天馥以其清廉官运和孝道楷模的形象,在康熙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政绩、为官风范以及对孝道的执着,使他成为当时仕途生涯中的璀璨明星。他的一生,既是清廉的写照,也是孝道的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天馥犹如一颗贞松,矗立于风雨中,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