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吕布以其反复无常、多次背叛的形象而声名狼藉,堪称失信者,被戏称为老赖。公元194年,刘备夺取了徐州,并与曹操争夺兖州。吕布,曾失败于兖州之战,便带着谋士陈宫投奔了刘备。刘备看到吕布的加入,欣然接纳。然而,袁术在淮南觊觎刘备的势力,准备发兵灭掉刘备。刘备不甘示弱,与袁术在盱眙交战,却意外被吕布趁机断了后路,迫使刘备退守淮南县。吕布与袁术的婚姻也没持续多久,袁术未履约给吕布彩礼,吕布愤而与刘备和解。刘备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能应允吕布,回到徐州,却陷入了被动局面。
不久后,刘备在小沛重新崭露头角,引起了吕布的担忧。吕布利用陈宫的计谋,试图消除刘备。刘备自知不敌,连夜带领军队逃离重围,最终投奔了曹操。刘备在许昌受到曹操的礼遇,虽然荀彧建议杀掉刘备,但郭嘉认为这样做会招来天下谋士的反感,建议留下刘备,赢得礼贤下士的声誉。曹操也同意了郭嘉的建议,给予刘备金钱和粮食,让他在小沛暂时驻扎,以防范吕布的徐州。袁术称帝,吕布有投靠的迹象,曹操担心他们会妨碍自己的统一大业,因此主动拉拢吕布,承诺将军衔并在军事上做出相应安排。然而,吕布看不惯刘备在他眼皮底下崛起,派张辽攻打刘备,最终刘备溃败,曹操趁机直取徐州。在刘备和曹操两军来袭的情况下,吕布无法抵挡,最终出城投降。 吕布又一次想要投奔曹操,但刘备提醒曹操吕布的反复无常,曾经杀害义父董卓、恩人丁奉,是个无情无义、毫无诚信之人。曹操也因此不敢再留下吕布。有人说在当今中国,最不值钱的是人品。诚信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不讲诚信的人在任何时代都难以立足。吕布的结局至少证明了一个道理,不论在乱世还是和平时期,诚信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乱世中,诚信是宝贵的品质,而在和平治世更是谋取个人发展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