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改弊政,勤政务,扭转明朝中期颓势,开创“弘治中兴”
创始人
2024-06-27 21:04:12
0

原标题:明孝宗改弊政,勤政务,扭转明朝中期颓势,开创“弘治中兴”

明孝宗朱佑樘

一、明孝宗继位时面临的严峻形势

明孝宗从其父明宪宗手中接手的明朝,内部一片混乱,政务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宦官王直仗着皇帝的信任建立了西昌。他通过西昌多次设置监狱,逮捕与他政见不同的官员,处决刑讯逼供,任意严刑拷打,在朝堂上制造了恶劣的风气。

“检查太复杂,法律太紧迫,犯罪网络太密集。” 《明史》

太监梁方向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赠送了无数金银珠宝,赢得了万贵妃的青睐,受到重用。从此,不少奸诈小人贿赂梁方,与他勾结。朝中的忠臣们对梁方的行为不满,对他进行弹劾,却遭到了报复。然而明宪宗却视而不见,朝政腐败,腐败盛行。

大太监王直

土地兼并盛行,阶级矛盾激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土地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因此,朱元璋下令官员扩大耕地面积,奖励开荒者,严厉打击土地兼并行为。明朝初期,开垦了大量荒地。作为耕地,粮食供应比较充足,人民安居乐业。宪宗时期,土地越来越多地归诸侯、王公大臣所有,官僚阶层侵占土地成为司空见惯。人民手中的土地不断减少,面临无地可耕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租客,阶级形势更加加剧。矛盾动摇了明朝统治的根基。

“济内有皇村5个,总面积12800多公顷;寻奇、中官庄有330田中的两个,总面积33000多公顷。”

人民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前面说过,朝廷政治腐败,腐败挥霍盛行,上层阶级的财富来自底层民众的赋税负担。官僚阶层的腐败和挥霍程度越高,人民的税收负担就越高。为了维持上层阶级的放荡生活,只能加重老百姓的税收负担。老百姓可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收入来源有限,生活十分悲惨。在饥荒时期,人们甚至可以卖掉自己的孩子。当人民再也忍受不了黑暗残酷的统治时,他们就会冒着生命危险,发动起义,只为了一线生机。仅从明英宗到明宪宗期间,就爆发了多次农民企业,包括邓茂奇起义、黄晓阳起义、荆襄人民起义等。明朝面临着严重的治理危机。

邓茂奇起义

自古以来,胡人从中国得到的好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过。胡人也自称运气不好。成宇的收获又如何呢?是偶然吗? 《天顺日录》

二、明孝宗即位后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明孝宗即位后,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危机形势。他不能再像他父亲那样任由事态发展,否则大明王朝很可能会终结在他的手里。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局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共同努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我先去找姚成的大臣,把他们都骂了。”

贤臣刘大夏

他一方面惩罚阿谀奉承者,另一方面选拔贤人。即位两个月后,明孝宗就大胆任命被前朝废掉的直臣王舒为吏部尚书。果然,王叔不负皇帝的重托,推荐了刘大侠、马文升、刘健等人,为弘治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兵部尚书刘大夏,做事非常能干。他一生为官清正,为孝宗立下汗马功劳。多项利国利民举措。大批能干大臣、仁人志士进入朝廷辅佐明孝宗,为改革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2、减少人民税收,减轻人民生活负担。面对人民贫困的生活,孝宗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少甚至取消了苛捐杂税,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据统计,明孝宗在位期间,有一年税负减少或减少到七百万石以下,有五年税负减少或减少在七百万石至八百万石之间。万石,税负减少或减少800万石至900万石的10年。石之间,2年税负减至900万石以上。在减轻百姓赋税方面,明孝宗是明朝皇帝中做得最好的。

孝宗本人也非常节俭。他减少了每年各地的捐款,严格控制宫内内部人员的开支,停止修建新的宫廷建筑,为大臣们做出了表率和表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如果大臣贪污犯法,孝宗就会严惩他,所以很少有官员再贪污受贿。

人们耕作的场景

3、注重农业发展,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农业是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就是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保障。孝宗任命刘大侠治理黄河,疏浚黄河航道。刘大侠亲自到黄河岸边进行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地形、水势、土壤等,并征求水利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对黄河进行了有效治理。经过这样的处理,黄河从开封向东流,经过徐州,经淮河流入黄海。这解决了长期困扰人民生活的黄河洪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农业生产,稳定了社会,让人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刘大侠控制黄河

明孝宗加强边防军事实力

三、明孝宗与“弘治中兴”的评价

明孝宗采取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缓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增强了明朝的统治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史称这一时期为“弘治中兴”。

明朝孝宗是一位英明睿智的皇帝。他能够高度重视治官,惩治奸臣,在整个官场形成了清廉的风气。他还能够了解群众的情绪,了解群众的疾苦,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可见他是一位识大局、知人、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好皇帝。

“除了太祖、成祖,我们只能称他们为仁宗、玄宗、孝宗。” 《明史》

明孝宗发起的“弘治中兴”,恢复了人民正常的农业生产,解决了黄河水患问题,加强了北方边防,遏制了鞑靼人的入侵,防止了人民被卷入其中。战争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明孝宗统治时期,生产力得到提高,久违的经济繁荣再现。老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赞明孝宗的仁政。

明孝宗和他的皇后

但不可否认的是,“弘治中兴”是明孝宗等贤臣发起的,其中明孝宗起了主导作用。在肯定“弘治中兴”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明孝宗是一个封建皇帝,其改革的出发点仍然是为了维护明朝的封建统治。弘治中兴的改革举措,都是封建制度下的自我完善。无法对封建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且明孝宗并没有解决弘治时期依然突出的土地兼并问题。

明孝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改革措施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自然,他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缚。明孝宗身边的重要大臣如王澍、马文升、刘大夏、石代善等,年龄都在60岁至70岁之间。这些部长在宏志中兴的组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改革者”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由于年龄因素,他们有的在弘治年间去世,有的已经退休。由于后继无人,他们无法继续推行弘治改革措施。孝宗死后立即实施导致变法失败,多少有些遗憾。

年近七十的刘大侠

结论

明朝中后期政治昏暗,皇帝大多无能,明朝逐渐衰落。明孝宗领导下发起的“弘治中兴”,确实是黑暗中的一股清风,在明朝历史上熠熠生辉。明孝宗作为明王朝的捍卫者,纠正弊政,勤政政务。社会呈现繁荣,延缓了明朝的衰落。他在出色履行使命的同时,也为人民安居乐业赢得了一段稳定的时期。这在所有通过“登基”获得皇位的君主中是非常罕见的。明孝宗依靠自己的努力,与汉文帝、宋仁宗一样,得到了历史学家的认可和肯定,也让“弘治中兴”名扬千古。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原创 F... 2025赛季F1阿塞拜疆大奖赛正赛将于9月21日19:00打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荷兰车手马克斯·维...
原创 5... 上世纪60年代,作为志愿军老兵的王兴复,身处异国朝鲜,经常独自倚靠在墙角,坐在柔和的月光下,目光遥望...
西夏陵:贺兰山麓的千年回响 西夏陵 张世军摄/光明图片 西夏灵芝颂汉文残碑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供图 西夏绿釉套兽 银川西夏陵...
原创 可...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许多诸侯的贤臣良将都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驰...
原创 中... 公元138年3月,汉顺帝终于明白了张衡地动仪背后的深意。原来,张衡所设计的地动仪并非单纯为了美观,而...
一周展讯|西夏文物集结上海,莫... 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与之相应的是,西夏文物精品展近日正在...
“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 7月11日晚,『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展』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省立美...
原创 刘...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它似乎与现代军用“机器人”中的“机械大狗”颇为相似。尽管如此,...
原创 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就被日军迅速占领,历史的这个进程让人震惊...
“2025丝绸之路周”内蒙古主... 7月11日,“2025丝绸之路周”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丝绸之路周”主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