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历史中,除了以杀神著称的白起之外,还有一位与他不相上下的名将,那就是王翦。 王翦的身世非凡,他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王翦是秦国征服六国的关键人物之一。
然而,这位忠心耿耿的将军,曾在秦始皇亲自召他出征的时候,竟然因生病而推辞,而且还提出要求,希望秦始皇能赐给他良田和豪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公元226年,那时秦始皇正为如何征服楚国而心烦意乱。 楚国是一个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的强大国家,相较于秦国,楚国的军力和国力要强大得多,秦国若想要统一六国,楚国便是最大的障碍。 于是,秦始皇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讨攻楚之事。当时,秦始皇问众人,如果要消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当即回答:若没有60万大军,想要消灭楚国,简直是不可能的。 然而,突然间,一声轻蔑的冷笑传来,声音说道:没想到将军年岁渐长,胆子却变小了。楚国不过是一个小国,怎么需要60万兵力,依我看,20万就足够了。 众人转头一看,原来是李信,他是曾经攻破燕国的名将。李信勇猛无敌,深得秦始皇信任,尤其是在灭燕之战中,他表现得非常出色,因此秦始皇特别宠爱他,也正因为如此,李信才敢当面反驳王翦的意见。 秦始皇听到李信说只需20万兵马,心中一阵欣喜,觉得王翦似乎变得胆小了。他心想,既然李信这么自信,不如让他去执行这个任务。于是,秦始皇命令拨出20万人马,由李信亲自统帅。 王翦看着这一幕,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于是提出辞职,希望能回家安享晚年。 然而,秦始皇依旧对攻打楚国的事情充满热情,听到王翦提出辞职,虽然有些不悦,但他还是很快答应了。 于是,李信和蒙恬带领着20万大军出发,开始攻打楚国。然而,最终李信不敌楚国强大的40万大军,损失惨重,甚至失去了七名将领,只能狼狈撤退。 秦始皇听到李信的失败后,极为震怒,认为李信并未尽全力,而是骗取了他的信任。为了挽回面子,秦始皇决定重新任命将领,攻打楚国。 这个人选,毫无疑问,就是王翦。尽管秦始皇心里依然带着对王翦的讽刺和不满,但他知道,除了王翦,谁还能打败楚国强大的军队呢? 为了大计,秦始皇亲自下令请王翦出山。然而,王翦却以生病为由拒绝了秦始皇的邀请。 秦始皇听后,心里有些不悦,但为了不让局势失控,他决定强行命令王翦出征。王翦勉为其难地同意了,但在答应之前,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秦始皇能赏赐他一些良田和豪宅。 秦始皇听到王翦的要求,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问道:你是大将军,难道连这些小东西都在乎吗?王翦严肃地回答:当然,您也知道,这次出征非常危险,我必须为我的家人和后代考虑一些。 秦始皇听后,笑容满面,爽快地答应了王翦的请求。王翦的部下们很难理解他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都知道他并非贪财之人,肯定是有其他深层的考虑。 实际上,王翦认为,秦始皇亲自来请他出征,其实把两个人都置于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如果他表现得太过自信和骄傲,即便日后取得胜利,也难以善终。 于是,王翦决定采取另一种策略。他并没有立刻答应出征,而是继续以生病为由推脱,直到秦始皇显露出不满,他才惧怕地同意出征。如此一来,他既保住了秦始皇的面子,又避免显得过于自负。 而要求赐给他良田和豪宅,其实是王翦的高明之举。因为秦始皇把所有的兵力都交给了王翦,必然会感到忌惮。如果王翦显得特别渴望权力,那么他和他的家人将会面临危险。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王翦向秦始皇表明,他并没有觊觎权力,只是为了给后代留些保障。而且,他通过这些言辞暗示,自己此行出征,抱着成功则成,失败则死的决心,展现了自己对秦始皇的忠诚。 最终,王翦带领大军大获全胜,攻克楚国,并最终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凭借这一战,王翦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功臣,也因此赢得了荣华富贵,名垂千古。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名武将,能够善终,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在处理臣子与君主关系中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