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是朱枫的哥哥写给她的,信中提到他即将外出进行商业活动,并且可能会离开好几个月。他叮嘱朱枫不用过度担心,也不必将此事告诉其他人。如果朱枫需要外出,他希望她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耽误时间,个人的事务暂时可以放一放,应该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在信的最后,他希望朱枫能安心等待,几个月后他会带着更愉快的心情回来看她。
1949年,朱晓光正在中国大陆,手里拿着妻子寄来的这封信,心中十分复杂。信纸已经被他反复读了几遍,每次都忍不住仔细揣摩。这封信看起来不太寻常,似乎暗示了妻子正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信中提到的身份和性别的变化,也让他更加确信这一点。 朱晓光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叹了口气,突然开始咳嗽。他本想站起来去拿药,却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虽然他心里知道这肯定不是妻子回来了,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匆忙走向门口。 门开了,眼前站着的并不是他期望的那个人,而是一名邮递员。他无奈地将邮递员打发走,急忙关上门,迫不及待地拆开了来自香港的那封信。信封里除了照片,竟然什么也没有。朱晓光反复盯着那张照片,目光渐渐模糊,他走到窗前,静静地望着远方的南方,心中默念:一定要平安啊,我亲爱的……朱枫同志。 朱枫,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1905年出生,原名朱贻荫,字弥明。她的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富商,因此朱枫从小便享有优越的教育条件。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还学会了金石雕刻、财务管理、商务往来和医药护理等多项技能。 18岁那年,朱枫遇到了陈修良,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革命人物。陈修良和朱枫同在宁波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尽管两人都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但陈修良的叛逆思想深深影响了朱枫,激发了她投身革命的决心。 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运动爆发,宁波发生了激烈的学潮。在陈修良的鼓励下,朱枫积极参与其中。这一举动让她的父亲十分担忧,生怕她受到伤害,于是决定将她嫁给沈阳兵工厂的总工程师陈绶卿。陈绶卿是再婚,且已有一个女儿阿菊。朱枫和陈绶卿结婚后,生活安稳幸福。直到1930年,她为陈绶卿生下了一个女儿,命名为陈明珍(后来改名为朱晓枫)。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不长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朱枫和陈绶卿决定回到家乡镇海。不久后,陈绶卿因战乱染上霍乱,最终去世。朱枫成为寡妇,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此时,她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捐出家产,积极参与抗战。 1944年,朱枫被捕,但她始终没有泄露任何秘密,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最终成功获救。1945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抗战胜利,朱枫和丈夫朱晓光的生活依旧充满着离别和牺牲。她多次辗转于各地,直到1948年,朱枫被调往香港。在表面上,她是一名合众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的普通职员,但实际上她却是地下工作者,负责收集情报,并帮助流亡者返回大陆。 尽管生活艰难,朱枫始终思念着家人,特别是丈夫。1949年,她终于收到了党组织的指示,允许她回大陆与丈夫团聚。然而,意外的是,她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署名竟然是她的继女阿菊——陈莲芳。 阿菊和朱枫一直保持着较少的联系,但由于革命工作的特殊性,两人始终未透露真实身份。朱枫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她便接到党组织的紧急任务:以探亲的名义潜入台湾,收集情报。由于任务的紧迫性,朱枫决定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毅然接受了这一使命。 为了保密,朱枫在给丈夫的信中谎称自己外出经商,并强调自己不会停留太久。信后,她特意照了一张照片,并在背面写下:我已深深体验着‘真实的爱’与‘伟大的感情’,从此将‘永远快乐而健康’。她将照片寄出后,便踏上了前往台湾的征程。 11月25日,朱枫乘坐风信子号,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启程,开始了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两天后,她抵达台湾基隆港,与亲人重逢。但她的真实身份依然保密,按照上级指示,她只能与两名联系人接头,开始了潜伏工作。 与老郑蔡孝乾会面后,朱枫接到了更为机密的任务。她的另一名联系人密使1号竟然是蒋介石伪政权的高级官员吴石中将。这个神秘的密使曾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并长期为共产党工作。在经过一番联系后,朱枫顺利获得了吴石提供的重要情报,这些情报对解放台湾至关重要。 三天后,朱枫将这些关键情报交给了华东局,并成功返回大陆。任务完成后,党组织安排她返回香港。在信中,她简单写道:凤将于月内返里,表示自己即将回到香港。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她。蒋介石当局早已通过内部线索发现了朱枫的身份,并开始追捕她。最终,朱枫在台湾被捕,并选择自杀以表忠诚。1950年6月10日,她与吴石等人一起被执行死刑,英勇的鲜血洒在了台湾的土地上。多年后,朱枫的遗骨终于找到了,并被送回了家乡。2010年,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的遗骨最终回到了大陆,并安葬在宁波镇海的革命烈士陵园。朱枫用她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革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