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许多猛将,他们的勇猛和战绩名扬四海。比如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赵云的单骑救主,甘宁的百骑劫魏营,这些事迹都让人津津乐道。猛将的名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凭借他们在战场上无可匹敌的表现赢得的。
其中有一位武将,他并不属于魏蜀吴三国中的任何一方,但他的武艺超群,几乎没有对手,因此在三国之中无人不知。他曾在25岁时追杀曹操,29岁时追击刘备,后来投降魏国,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46岁时,他再度追杀孙权,威名远扬,震动了江东。 张辽字文远,原是山西人。那时候,山西是汉朝的边疆,经常受到胡人骚扰。因此,那里的人们和军队非常团结,大家一起保卫自己的家园。张辽从小便开始参与抵御外敌的战斗,小时候为大人准备物资,长大后便亲自上阵,奋勇杀敌。尽管年纪轻轻,但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弓马娴熟,逐渐在边境地区声名远扬,最终成为雁门郡的小吏。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辽在战场上展现了自己的卓越才能,尤其是与吕布的配合非常默契。然而,朝廷的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之间发生了冲突。朝廷派董卓和丁原带领军队入京平乱,张辽因此被命令作为先锋,率先前往河北募兵。丁原和吕布带着大军紧随其后。可是,当丁原抵达京都时,何进和十常侍已经死于非命,董卓占据了京城。董卓以赤兔宝马收买了吕布的心,吕布最终杀了丁原,张辽也因此成为吕布的部下。 此时,董卓的军中猛将云集,包括吕布、李傕、郭汜和华雄等,因此张辽的武艺并不算最突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松,依然每天苦练武艺,力求提升自己。后来,吕布因貂蝉之事杀了董卓,自己也自立为一方诸侯,张辽、臧霸、高顺、侯成等人随之成为吕布的主要将领。 曹操此时已经崭露头角,他以兖州为基地,开始进攻徐州。起初这场战斗很简单,但却被吕布偷袭了兖州,曹操大怒,立刻反攻,但由于士兵疲劳,曹操小觑了陈宫的智谋,导致败北。25岁的张辽作为吕布麾下的首席将领,奉命伏击曹操,成功将曹操困于城中,无法突围。曹操机警地藏身城内,避免被擒。 然而,曹操并不是轻易吃亏的人,他整顿兵力再次进攻,最终夺回了兖州,吕布只能向南逃跑。吕布来到徐州,刘备因为仁爱宽厚,将一座小城让给吕布作为驻扎地。刘备的义弟张飞看不惯吕布的反复无常,常常想要挑战他。正巧吕布购买了一批新军马,张飞趁机截获了这批马,引发了吕布的愤怒。于是,吕布亲自带兵攻打徐州,张辽和高顺也各自带兵参与。 这场战斗最终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刘备甚至连妻儿老小都没带走,狼狈逃走。张辽被吕布指派为追击刘备的主力,29岁的他在刘备无路可逃时,迫使刘备投降了曹操。曹操对此大为高兴,立即给刘备兵马,以助其报仇。曹操亲自率军支援刘备,攻打吕布。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吕布军中出现了混乱。吕布过分宠爱貂蝉,忽视了军事指挥,再加上他调戏将领的妻子,导致将领们纷纷叛变。在夜色掩护下,吕布被捆绑起来,武器方天画戟被丢出城外,城门也随之打开,曹军顺利进入。吕布最终被抓捕,曹操和刘备一同进城。曹操愤怒之下,决定将吕布和陈宫处决。而张辽,凭借勇猛与智谋,被曹操看重,最终成为了曹操的麾下将领。 在曹操阵营中,张辽深受宠爱,不仅因其武艺高强,还因为他擅长谋略,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曹操逐渐壮大,成为北方的霸主。张辽则提议进攻南方,于是魏国与东吴的战争开始了。为了鼓舞士气,吴王孙权亲自带兵出征。双方军队在逍遥津相遇。最初几次进攻没有成功,由于魏国远征,士气低落,曹操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而孙权的军队也严阵以待。 此时,张辽决定亲自出战,带领八百精兵直冲吴军大本营,以此激励士气。吴军将领们对张辽的勇气感到震惊,同时也深为钦佩。张辽孤身突入吴营,直逼孙权的营帐。孙权见状大惊,立刻骑马逃命。张辽则早已预料到孙权的逃跑方向,迅速追击。可惜孙权的马匹非凡,一路翻山越岭,最终成功逃脱。张辽那时已46岁。 张辽的名字,在三国时期几乎无人不晓。他追杀过刘备、伏击过曹操,还在逍遥津凭借八百士兵几乎捉拿了吴王孙权。他不仅勇武非凡,且足智多谋,曾劝关羽投降曹操,也曾说服东海郡的昌豨投降魏国。后来,当他发现麾下新兵叛乱时,迅速查明真相并将其斩杀。张辽的勇武与谋略,离不开他从小的艰苦训练。年轻时,他便开始向他人学习战斗技巧,长大后便亲自上阵,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练,他的武艺达到了超凡的水平。张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在工作中获得重用,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迎接更大的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