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让我们想起了2000多年前的中国历史。那时的三国时期,虽然百姓生活艰难,但也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和趣事;虽然战乱不断,但英雄辈出,光辉灿烂。
三国时期,不仅是硝烟弥漫、将军奋勇作战的战场,也是充满谋略和智慧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勇猛的将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依靠智谋打天下的谋士,当然,还有刘备、曹操这样雄才伟略的王者。
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作者罗贯中有时会不自觉地将个人主观色彩加进人物的形象中,导致一些人物的形象被“吹捧”得过于完美。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三国中那些被罗贯中过度夸大的四大人物。
1、华雄
在《三国演义》中,华雄一登场就被任命为骁骑校尉,负责镇守汜水关。他到任后,迅速斩杀了诸侯联军将领鲍忠,接着又击败了因缺粮而疲惫的孙坚军,因此被提升为都督。
为了进一步彰显华雄的厉害,罗贯中让他接连斩杀了俞涉和潘凤等战将,但最终,关羽以马弓手的身份出战,成功斩杀华雄。戏剧性的是,在战前,曹操特地为关羽准备了热酒,待关羽打胜仗回来,酒还是温的,这一情节成了著名的“温酒斩华雄”。
2、徐庶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被描述为比二荀还要聪明有才,但在《三国志》中,关于徐庶的记载却很简略,仅提到他是诸葛亮的少年朋友,后来跟随刘备,却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他唯一的贡献就是推荐了诸葛亮。
更为讽刺的是,在《魏略》中,徐庶的形象并不那么光辉。诸葛亮对徐庶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最多只能做个郡守,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徐庶的形象更多是罗贯中的夸张之作。
3、郭嘉
郭嘉是曹操的得力谋士,曹操极为宠爱他。郭嘉的智谋帮助曹操多次出奇制胜,曹操常说:“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郭嘉的出色表现对曹操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曹操军中最聪明的谋士之一。
然而,郭嘉最后也并非没有失误。在某个重要战役中,他的判断失误差点让曹操陷入困境,这也让郭嘉的形象并不完美。
4、赵云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几乎被描绘成了神话般的存在。他单骑救主,在曹操的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英勇无敌,甚至七十岁时仍在蜀军中担任前锋。罗贯中给予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赞美,几乎是神话级别的英雄人物。
但实际上,赵云并没有这么出色。在《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中,赵云早期不过是刘备的“主骑”,经常在刘备身边当保镖,很少独立出战。即便刘备后来称帝,赵云的职务始终没有什么提升。这与《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大相径庭,显然是罗贯中为赵云塑造了一个过于英雄化的形象。
你认为除了这些人物,三国中还有哪些被夸大的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