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1日,寒风刺骨的一天,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段苏权突然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刻前往朝阳参加一个军事会议。段司令员没有多做准备,迅速带上了警卫员,匆忙出发。可是,当他赶到朝阳后,冀热察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却拿出了一份来自东北局的电报。段苏权仔细阅读后,心里猛地一惊。
这份电报是军委发出的命令,要求段苏权接替黄永胜,成为第八纵队的司令员。从二级军区司令员转为野战纵队司令员,这对任何将领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晋升机会。特别是在东北战区战事愈加严峻,部队战斗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谁不想在战场上大展拳脚呢?
然而,黄永胜突然被调换,这个决定并非简单。黄永胜曾是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也是段苏权的上级,且是一位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的名将。他担任第八纵队司令员仅四个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这样的突然换将,难免会对部队的内部团结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段苏权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兴奋,而是充满了担忧和顾虑。程子华看到段苏权的犹豫,轻轻摆手安慰他,表示军区的首长们早已集体决定了这个人选,并且这个决定已经酝酿了很久,段苏权只需要接手,尽快熟悉部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东北冬季攻势。
值得一提的是,冀热察辽军区曾隶属于晋察冀,1946年9月曾组建热河野战司令部,当时由黄永胜担任司令员,段苏权担任政委。两人曾经并肩作战,直到该司令部解散,黄永胜和段苏权才分别进入新的职位。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和深厚的信任。
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成立于1947年8月1日,最初是由冀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和三个独立旅在赤峰的八里莫地区整编而成,兵力约三万人,是东北我军的第二批野战纵队之一。在新司令员的选拔上,程子华和“东总”最终决定由黄永胜担任。但程子华认为,尽管黄永胜指挥作战的能力不容小觑,但他个人生活中的不良作风却引起了领导层的疑虑。黄永胜不仅喜欢打牌、跳舞,还频繁与女性交往,这些行为让程子华和李运昌等领导感到非常担忧。
程子华因此多次向上级汇报,提出更换八纵司令员的请求。第一次,林总回绝了他,认为黄永胜在辽西战役中的表现仍值得肯定。然而,程子华并未放弃,继续向林总表达自己的担忧,认为黄永胜的作风问题可能会导致八纵的崩溃。林总依然认为,作战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经过多次努力,程子华终于得到了回应。在第三次正式向东北局提出请求后,上级终于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决定更换八纵的司令员,段苏权接替黄永胜成为新的司令员。
1947年11月底,东北局终于作出了决定。段苏权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八纵的新司令员。然而,接下来的变化却令所有人感到意外。黄永胜并未降职,反而被调任为六纵的司令员,这一决定让冀热察辽军区的领导们感到非常不满。六纵是东北军区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装备和作风都远超八纵。黄永胜从八纵司令的位置调任六纵司令,相当于升职了一步,这让程子华等人感到非常郁闷,尽管他们对此无力反驳,只能默默接受。
段苏权接手八纵后,迅速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在东北冬季攻势中,他带领八纵全歼了敌军第49军第26师,创造了敌我伤亡比达到7:1的战绩。1948年9月,八纵参与了辽沈大决战,原计划与一纵联合进攻锦州,但由于一纵临时调整,八纵只得独立执行任务。
然而,随着战局的推进,段苏权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在锦州战役中,八纵遭遇了一些失误,尤其是在机场封锁问题上,段苏权未能迅速作出反应,导致敌军通过空运得到了补给。此事引起了上级的批评,甚至发出了批评电报,指责八纵在执行任务时缺乏果断的决策。
这些失误引发了高层的关注,并最终导致了段苏权的下台。辽沈战役结束后,林总以段苏权“作战能力稍弱”为由,决定撤销他的职务,将黄永胜重新调回八纵担任司令员。段苏权则被调任为东北军区作战处长,这一职务显然低于他原本的司令员职位,显示出对他的降职。此后,段苏权的晋升也受到了影响,1955年,他只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些变化,背后不仅反映了个人作战表现的问题,更掩盖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内部权力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