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辉煌人生起点,往往被认为是他入蜀的那一刻。占领四川之后,刘备仿佛一条龙归大海、一只虎入山林,从此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四处流亡,依赖别人庇护。当时,刘备从荆州出发,只带着大约一万人,便进军天府之国四川。相较于刘璋的西川势力,刘备的实力显然要弱得多。那么,刘备究竟是如何能够在这么大的劣势下,打败刘璋,一举占领蜀地呢? 刘备亲自出征,带着大约万余人进入四川。关于刘备入川时带多少兵力,不同的史书记载不一。有的说数万人,有的说万余人。以当时刘备的实力来看,数万人的说法显然有些夸大,万余人这个数字更加可信。那些提到数万人的记载,可能是把其他势力的兵力也算入了刘备的队伍。
据《华阳国志》记载,刘备当时从荆州出发,带着大约一万人前往益州,并且这支队伍中,还包括了孙权派来的几千兵力。名义上,孙权是为了帮助刘备,实际上则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刘备送走,以便自己收回荆州。这些随行的兵力中,吕岱负责北诱张鲁,帮助刘备牵制张鲁,真正用来攻城略地的兵力还得依赖刘备自己。刘备进军蜀地时,刘璋也派出了白水军,声援刘备,给了他三万兵力。 然而,这些支持看似强大,实则只是表面功夫。那个时期,军阀之间的争斗,兵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即使刘备和刘璋同为刘姓,彼此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刘璋也不会无条件将兵力交给刘备。刘璋留下杨怀、高沛两位将领,名义上是为刘备保留兵力,实际上则是为了让这两位将领牢牢把控这些兵力,确保不被刘备利用。后来,刘备设计杀死杨高二人,这也证明了这两人与他并不合心。 有一些史料认为,刘璋不仅派杨高带兵支援,还曾派法正和孟达带领四千兵力帮助刘备,坚定了刘备进川的决心。但刘备深知,这些兵力虽然表面上是支援,实则背后并没有太大的忠诚度。刘备当然不敢把他们带在身边,而是将他们留在了荆州,只象征性地带了一个文臣法正当参谋。毕竟,一个文官再聪明也难以改变战局。 因此,刘备带着数万兵力入川的说法显然是夸张的,实际人数大约在万余人左右,甚至这些人中还包括了孙权所派的支援兵力。毕竟刘备当时只控制了荆州的一小部分,发展起几万大军根本不现实,而且他还需要留兵防守荆州,毕竟能否成功占领川蜀仍是未知数。 但即便如此,刘备在入川的开局却并不顺利。刚开始,他就遭遇了重大挫折,甚至连原本支持他的盟友吕岱都不看好他。如果不是刘璋的种种错误和他自作聪明的神助攻,刘备几乎不可能成功占领四川。 刘备刚刚起兵,就面临了来自曹操的压力。曹操立刻就对孙权发动进攻,逼得吕岱带着吴军撤回东吴。这支本打算协助刘备抵挡张鲁的兵力,现在完全指望不上了。而且,刘璋也开始对刘备产生敌意,撤销了之前的支持。最糟糕的是,刘璋切断了刘备的补给线,这让刘备的军队陷入了困境。没有了补给,刘备的万余人几乎成了没有后盾的孤军。 更为糟糕的是,刘备虽然成功吞并了刘璋送来的白水军,但这些兵力并没有完全投向刘备。刘璋的旧军在战场上虽然勉强应战,但在面对真正的危机时,这些兵力很可能会迅速溃散。刘璋手下的谋士刘度对刘备此时的困境做出了精准的总结:兵不满万,士众未附,军无辎重,野谷是资。意思是说,刘备兵力不足,士气低迷,且没有充足的粮草,只能靠掠夺维持生计。刘度甚至提出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但刘璋并未采纳,导致刘备的困境持续加重。 与此同时,吕岱回到东吴后,也对刘备的前景表示悲观,认为备部落零,死亡且半,事不可为。但此时的刘备已经无法回头,他只能凭借着万余人的嫡系兵力,开始了他艰难的征川之路。 刘璋的失误为刘备提供了神助攻。刘璋在益州统治多年,本该稳如泰山,但他却不断犯下错误,让刘备的军力越来越强。最开始,刘璋并没有听从刘度的建议,给了刘备喘息的机会。接着,刘璋派出部队去涪城封锁刘备,但这些兵力全被刘备击败。刘备的谋士远远超过刘璋的,因此每一次战斗都能以较小的代价获胜。 之后,刘璋越来越失误,甚至派出更多兵力去抵抗刘备,但这些兵力不仅未能抵挡住刘备的进攻,反而不少投降了刘备。吴国舅、李严、费观等人纷纷投降,让刘备的军力大增。随后,费诗等人也加入了刘备阵营,刘备的力量迅速壮大。这时,刘备已经有足够的兵力去占领周边县城,稳固自己的新领土。直到刘备攻至雒城,才真正进入了攻坚阶段。刘璋的儿子刘循和张任在城中坚守,刘备经过长时间的攻城,仍未能突破防线。就在这个时候,刘备调来了诸葛亮,而关羽则负责守卫荆州。诸葛亮一到,局势瞬间发生变化,刘璋的部下纷纷投降,最终刘璋也在城中无粮无援的情况下选择投降。 刘备终于成功稳固了在四川的根基,达成了隆中对的初步战略目标。事实上,刘璋当初邀请刘备入川,帮助抵御张鲁,实际上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如果当时刘璋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可能永远也不会邀请刘备进入四川。然而历史无法重来,刘备调诸葛亮入川,也为关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滚动,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整个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