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和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两位核心人物,是这场运动的中流砥柱。 这两位青年将领,从小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早早成为了好友。 在太平天国的早期,他们齐心协力,先后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和二破江南大营的辉煌战果,为太平天国带来了短暂的复兴之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逐渐走向了分裂,甚至最终反目成仇。
那么,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旧日深交 李秀成曾回忆道,他和陈玉成家住得很近,从小就有着深厚的友谊,算得上是旧时的好友。 如果不是李秀成亲自提起,这段往事可能会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虽然两家相距不远,但李秀成比陈玉成年长了整整14岁,而当陈玉成加入太平军时,他才16岁! 这意味着,25岁的李秀成和10岁左右的陈玉成竟然能称得上是深交!这种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兄弟之交,更像是叔侄之情了! 尽管如此,李秀成在这件事上没有理由撒谎,虽然他的自述可能经过曾国藩的修饰,但他与陈玉成早在加入太平军之前便有深交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以不同方式崛起的青年将领 在加入太平军时,陈玉成和李秀成都从基层起步。 陈玉成是随叔叔陈承瑢一起加入太平军的,起初只是童子军,后来很快就成了罗大纲的卫兵。 而李秀成则是以圣兵的身份加入太平军,起步较为平凡,但也不乏个人才干。 陈玉成具有一定的武艺,并且作战勇猛,因此很早便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1854年,在武昌战役中,陈玉成率领500名精锐部队成功突破敌军防线,一战成名,从此成为太平天国的耀眼新星。 李秀成虽然一开始没有像陈玉成那样在战场上表现突出,但由于他读过私塾,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这在当时太平军中是非常少见的。因此,李秀成最初被提拔为理事,负责行政管理。 进入天京后,李秀成在胡以晃的支持下开始处理事务,并逐渐受到杨秀清的提拔,成为右后四军帅,负责守卫太平门外的新营。之后,他还负责管理民事和军务,逐步展现出自己的才干,成为了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 到了1856年,李秀成和陈玉成在军事上第一次合作,尤其是在江南大营的战斗中,二人表现出色,逐渐呈现出双子星般的局面。 珠联璧合,共撑天朝 天京事变爆发后,太平天国的大王杀王,导致许多将领丧命或者离开,致使太平天国人才严重流失。在这一危机时刻,陈玉成和李秀成逐渐成为了天国的顶梁柱。 自此之后,二人多次携手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战果。 例如,1856年9月,李秀成在桐城被围困,陈玉成亲自带领部队前来援救,成功打破了清军的包围。 1857年3月,二人联合在皖北与捻军配合,扩大了太平天国的声势。 同年12月,他们联手攻东,成功解救了被困的镇江兵力。 1858年,二人合作打破江北大营,并且在1858年11月的三河镇大捷中大获全胜。 而到了1859年11月,陈李联军成功解救浦口、六合的围困;到了1860年,二人再度联手歼灭江南大营,直下苏常。 陈玉成和李秀成这对搭档,使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的短暂时间里,迎来了一次小高潮。 裂痕 然而,尽管二人曾经并肩作战,裂痕却悄然开始显现。 最初,二人的合作关系十分融洽,无论是在战绩上还是在心情上,彼此都十分愉快。李秀成在回忆第一次合作时,还不吝赞美,生动描写了陈玉成在江南大营中的英勇表现。 不过,随着三河镇大捷的胜利,二人之间的分歧逐渐浮现。陈玉成打算趁机西进,但李秀成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甚至表示自己是不得不合,心情显得非常消极。 更重要的是,李秀成在之后的联合行动中,表现得越来越消极,导致陈玉成在二郎河战斗中兵败。 此后,二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甚至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将领问题。例如,李秀成曾力保韦俊免于洪秀全的处罚,而陈玉成与韦俊则关系恶劣。韦俊希望离开原驻地,前往李秀成的阵营,但陈玉成派兵拦截,导致韦俊最终投降了清军。 李秀成和陈玉成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矛盾激烈 随着形势的发展,陈玉成和李秀成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激烈。 自杨秀清去世后,太平天国的权力开始逐渐分散,许多将领自成一派,各自为政。二人的关系之所以能够在裂痕出现后继续合作,主要因为李秀成的势力还不够强大,他需要依赖陈玉成。 然而,在二破江南大营后,李秀成的势力迅速壮大,与陈玉成开始形成直接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在东征期间。 陈玉成希望在东部壮大自己的根据地,而李秀成也有相同的想法,二人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尤其是在苏州和常州一带,双方的矛盾变得公开化,甚至一度有将领出面调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秀成逐渐将陈玉成排挤出去,矛盾加剧。 恨! 如果之前的矛盾只是意见分歧,那么在安庆之战中,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走向了恨的深渊。 当时,清军趁太平军东征的机会,加强了对安庆的进攻。安庆是陈玉成多年来的根基,他当然不惜一切代价前去解围。 然而,李秀成却在自己扩张势力的同时,表现得迟缓,对安庆的救援不积极,导致联合进攻的计划失败。 尽管陈玉成多次请求李秀成救援,李秀成依然行动迟缓,最终导致安庆陷落,陈玉成愤怒至极。 李秀成此时已经完全忽视陈玉成的生死,专心在东边扩展势力。而陈玉成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救援,二人的关系彻底破裂。路人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只能退守庐州。此时,他的处境非常危险,需要外界的援助。 然而,陈玉成即使通过各种方式,甚至称李秀成手下的将领为叔,也没能成功得到李秀成的帮助。李秀成此时依然专心东征,完全不顾陈玉成的困境。 最终,陈玉成宁愿冒险去联合苗沛霖,也不愿向李秀成求援。这标志着两位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已经彻底成了陌路人。 在太平天国覆灭后,李秀成虽然在自述中表达过对陈玉成早期的赞赏,但对于后期的陈玉成,却充满了贬低之意,认为陈玉成是导致两人关系破裂的罪魁祸首。 陈玉成和李秀成,原本都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彼此之间曾有深厚的情谊和默契的合作时光。然而,最终他们走向了敌对,令人唏嘘不已。 这背后,主要是太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