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康熙盛世”,背后是可怕的财政危机
创始人
2025-11-10 13:32:28
0

文章来源为《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作者为王恒

01 钱粮亏空

钱粮亏空,是康熙中晚期帝国行政与财政体制暴露出来的最大痼疾之一。正是在玄烨的治下,钱粮亏空是藏在盛世表皮下的隐疾,不断侵蚀清朝财政状况,滋生官场贪腐,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给后世留下莫大隐患。

何谓钱粮亏空,从字面意思上讲,是指从朝廷到各级官府,存储于仓库中的银两和粮食出现短缺,和账面上记载的数字对不上。类似于现代财务会计概念中的账实不符。

古今中外,由于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监督不可能无微不至,贪污腐败这类的个人犯罪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这类亏空现象肯定是无法完全消灭的。但是,出现大规模的、普遍的甚至制度性的钱粮亏空,导致国家账目一片混乱,财政运行一团乱麻,形成巨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种情况却并不多见。在清朝,它是一个典型的全局性问题。

具体来说,清朝的国家性钱粮亏空,是在康熙年间逐渐形成的。它在康熙晚年,在老年玄烨一味宽纵、一团和气、但求表面相安无事的政治气氛中,达到第一个高峰,经过雍正即位后刚猛有力的纠治整顿有所好转。然而,它到乾隆时代特别是乾隆晚年再度抬头,至嘉庆、道光以后,终成不可收拾之势。

康熙时期的钱粮亏空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按照雍正初年的估计,从康熙十八年到五十三年(1679—1714年),各省累积的钱粮亏空数量,是白银八百万两、米谷一百九十万石。而从康熙五十四年到六十一年(1715—1722年),短短七年时间,亏空又累积了白银九百一十三万两,米谷二百二十四万石。全国基本是省省亏空,无一幸免。有的地方连续亏空二三十年,有的地方账面上该有的钱粮有一大半都是亏空,财政运行状况不良。

据估测,清朝各级官府、各级官仓的钱粮亏空数额加在一起,有三四千万两白银,与康熙年间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相当。另外,根据清朝户部档案,雍正元年(1723年)户部银库的实际存银数,也就是玄烨交给儿子胤禛的家底,是两千三百七十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两,算起来尚不足以弥补各级官仓的亏空。这样看来,玄烨留给胤禛的遗产,其实是一笔负资产,是一个财政上的大窟窿。

制度性的钱粮亏空,危害不言而喻。本应严肃认真对待的国家账目,变成无人当真的数字游戏。白花花的银两,沉甸甸的粮食,有些从头到尾只在纸面存在,有些则在完全失控的状态下被各种挪用,拆东墙补西墙,有的甚至变成老爷大人的私房禁脔,变成官场上的迎来送往,酒桌上的珍馐佳肴,金屋里的扬州瘦马。

如此一来,要是有抗洪治水、救灾赈民这样的开支用度,或是皇帝又要征兵筹粮、开边拓土,又该怎么办呢?要么面对空空如也的仓房无所作为;要么绞尽脑汁辗转腾挪,在国法之外巧立名目盘剥加征,压榨盛世之下的百姓。朝廷法度、天朝尊严、官场风气,恐怕很难在这样的污浊泥潭中持续向好。

乾纲独断,精明强干,素来以不受蒙蔽、耳聪目明自况的玄烨,对钱粮亏空的泛滥程度和恶劣影响,绝不会毫无察觉。为何事情会弄成这个样子?

02 陕西散给籽粒银案

从帝国威严的法令和政策来看,如果钱粮出现亏空,即便是事急从权、挪作其他正当用途,相关官员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更不用说中饱私囊的贪腐行为了。可钱粮亏空就偏偏在帝国法度和一代雄主的眼皮底下愈演愈烈,乃至于不可收拾,到底其中有何蹊跷?

我们来看看,对于那些暴露出来的钱粮亏空大案要案,玄烨是如何查办的。

先看看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陕西“散给籽粒银案”。这桩案子发生在康熙中期,钱粮亏空尚未达到高峰。但它是现存历史档案中,玄烨亲自指派钦差大臣查办的第一桩钱粮亏空大案,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这一年,陕西省西安府、凤翔府一带,遭遇了严重的旱灾。为了解决赈灾的经费问题,经川陕总督佛伦请示朝廷,陕西一些州县开始实行捐纳,也就是说,允许符合条件的民人,向朝廷捐助钱粮,获得官职。所得钱粮则专款专用,用于救灾。

所谓捐纳,其实就是朝廷公然卖官鬻爵。很多朝代,都曾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时候,采取这个办法,缓解燃眉之急。但是,因为它对官僚选任的正常秩序破坏太大,且难免会导致买官之人上任之后变本加厉剥削百姓,所以朝廷一般来说都比较克制捐纳。

但在清朝,自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筹措平定“三藩”之乱的军费首次开放捐纳官职之后,朝廷就仿佛上了瘾,一发而不可收拾,以赈济、军需、工程建设为名的各类捐纳层出不穷,甚至成为补给财源的主要途径之一。

捐纳所得的钱粮,如果能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倒也罢了。可事实上,这个领域制度相当粗糙,有效监督付之阙如,从来都是各种挪用、贪污的高发区。譬如陕西的这次赈灾捐纳,在当年十一月,佛伦就发现,很多州县在账册中报了捐纳获得的银两,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洞的数字,银子并未入库,更谈不上提取用来救济灾民了。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佛伦上奏,经查,西安府、凤翔府的二十九个州县卫,账面上的捐纳银两总数是二百七十一万两,已经上交省里一百零一万两,州县已经收到但尚未上交一百零八万两,差额是六十二万两,其中有六万两已经确认亏欠。

剩余的五十六万两飞到哪里去了?是州县各自填补了以前其他项目的历史亏欠,挪作了其他用途,还是上下分肥、中饱私囊?直到下一年调离陕西,佛伦都没说清楚。五年之后玄烨指派钦差大臣调查,同样没有说清楚。到几百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个蹊跷的无头谜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笔捐纳银两的分发使用环节,同样出现了问题。对于已经到位的捐纳银,佛伦拨出了五十三万两,发放陕西各受灾州县,用于次年耕种。这笔对于灾民恢复生计至关重要的银子,就叫作“籽粒银”。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咸阳县民张拱等人向玄烨告御状,检举揭发五年前分发“籽粒银”的过程中,时任陕西巡抚布喀等人,在其中贪污舞弊,侵吞了很多银两。

玄烨非常重视,指派刑部尚书傅拉塔、左都御史张鹏翮彻查此事,包括当年的捐纳银两短少事件。这是两位一品大员,也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能员,但是,他们耗时数年反复调查,最后也就是查出了几个贪腐的州县官员。

以贪污罪名,判处一名知州、两名知县斩监候。他们的上级背了失察罪名,吃了点处分。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并没有查清楚。数十万两白银为何去向不明,真相远也未水落石出。

玄烨只是要求陕西省的后任官员,将亏空的钱粮想办法慢慢补上,也就不再深究了。

03 江南宜思恭亏空案

再来看看影响更大,牵涉更广的“江南宜思恭亏空案”。

康熙时作为行政区划的江南,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三省市,赋税相当于全国总税的三分之一,钱粮亏空问题也尤其严重。

康熙中后期,关于江南官员贪墨钱粮的检举揭发,始终不绝。根据举报,有些官员甚至将玄烨的历次南巡,作为敛财的机会,简直是在糟蹋皇上的清誉,给皇上的脸上抹黑。

玄烨终于忍无可忍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指派噶礼担任两江总督,前往江南任职。噶礼,董鄂氏,满洲正红旗人,开国五大臣之一何和礼的四世孙。他的母亲是玄烨的乳母之一。此前,噶礼在山西奉命清理钱粮亏空,颇有成绩,得到了玄烨的看重和信任。

噶礼辞行前,玄烨亲自做了一番交代,说:安徽、江苏两个布政司,藩库亏欠的银两都超过百万两,目前一点都没有补。这些银子到底去哪里了?朕巡行南方的时候,都是自带干粮,由内务府置办一切用度,并没有要求地方上出钱接待,怎么能都算到朕头上呢?你去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玄烨耳提面命下,噶礼一上任就马上开查。当年十一月,噶礼上书参劾江苏布政使宜思恭贪婪无度、亏空藩库。据他后来奏明,江苏藩库在宜思恭任内,出现的亏空高达四十六万一千两白银。

玄烨准奏,下令将宜思恭革职查办,同时将宜思恭的顶头上司江苏巡抚于准解职。他调苏州知府陈鹏年代理江苏布政使,调福建巡抚张伯行担任江苏巡抚,以便彻查到底。

噶礼查案越来越深入,牵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他指控巡抚于准是宜思恭的同伙,打着皇上南巡的旗号妄自征收钱粮,收到钱之后并不弥补以前的亏空,而是将大量银两侵吞。同时告发代理江苏布政使的陈鹏年,说他在苏州时协助巡抚于准滥用钱粮,在报销环节舞弊,与宜思恭等人一同分赃。

玄烨见案情越来越复杂,便又派出多次参与查办亏空案件的张鹏翮,命他以钦差身份前往查案。

很有意思的是,玄烨一边对张鹏翮当面表示,地方上虽然有不成器的官员趁机贪污,但未必有几十万两这么多,注意打击不要扩大化,避免误伤清官和好人;一边则在噶礼的奏折中批复,“你查这么深入彻底,要注意不要被坏人伤害,张鹏翮现在去审案,陈鹏年就是他的门生,你要谨慎,小心他们搞出什么事端”。

玄烨向两人传递的信息,完全自相矛盾,充分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纠结——又想彻查一番,抓出败坏自己名声、侵吞朝廷钱粮的罪魁祸首;又想息事宁人,维持一团和气的安定团结局面,免得大家脸上不好看。

结果,总督噶礼和钦差张鹏翮,各持一把尚方宝剑,龇牙咧嘴,斗得不可开交。

张鹏翮,还有被玄烨从福建调来的新任江苏巡抚张伯行,都被噶礼列入了参奏名单。噶礼指责道,张鹏翮在之前担任河道总督时期,也有纵容亲人、下属、门生侵吞银两的罪行,而且隐瞒不报,欺君罔上;张鹏翮保举的张伯行,在福建任内,也有收受礼金、参与分肥的问题。

案情越闹越大,牵扯其中的高官重臣越来越多,钱粮亏空案也不再是单纯的钱粮亏空案。满汉官员的矛盾,朝廷派系的争斗攻讦,各种因素纵横交织,局面变成了一团乱麻。

当时恰逢太子胤礽一次被废后再次册立,京师上空波谲云诡,“九王夺嫡”正处于一个微妙时期。远在江南的钱粮亏空案,也变成了宫闱争斗的一个隐秘战场。

钱粮亏空案的几个当事人中,噶礼与太子胤礽的往来密切而隐蔽。他曾偷偷收养罪人干泰,干泰是胤礽亲舅舅常泰之子,在索额图倒台时受牵连获罪。噶礼敢于顶着皇上震怒的风险,庇护获罪的太子亲戚,这交情不可谓不深。

而陈鹏年和太子胤礽则有一段公开的过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胤礽随玄烨南巡至江宁,因为嫌恶当时任江宁知府的陈鹏年行宫修缮得不够华美,竟要以大不敬罪名杀掉他。当时在玄烨面前为陈鹏年开脱的,是玄烨的发小,皇上的另一位乳母之子,江宁织造曹寅。

此外,玄烨第一次废黜胤礽时,历数他任性残暴、凌虐王公重臣的种种劣迹,其中有一项,是鞭笞殴打平郡王纳尔苏。纳尔苏不是别人,正是曹寅的大女婿。

正因为有了这些盘根错节的恩恩怨怨,噶礼在查办亏空案时,始终对陈鹏年猛冲猛打,穷追不舍,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势头。

噶礼甚至把战火烧到曹寅身上。他向玄烨密奏,江宁织造曹寅和大舅兄苏州织造李煦,两人亏空库银达到骇人听闻的三百万两。结果,碰了一个大大的钉子。同样是乳母之子,玄烨对从小一起长大的曹寅,亲近与信任相比噶礼更深一层。他也明白这些亏空银两背后的关窍所在。在噶礼弹劾的奏章上,玄烨批道:“皇太子、诸阿哥用曹寅、李煦等银甚多,朕知之甚悉,曹寅、李煦亦没办法。”

特意把皇太子点出来,这话,玄烨已然是说透了。而在曹寅、李煦这头,玄烨只是私下里温言提醒,让他们借助兼管两淮盐政这样的机会,尽早将亏空补上了事。

“江南宜思恭亏空案”搅和成这样,对于此时正被一群生龙活虎的皇子闹得焦头烂额,对于官场诸事秉承“不折腾、不闹大、不要丢体面”这一原则的玄烨来说,显然没法查下去,也不用查下去了。

最后,经过九卿会商,几轮反复权衡斟酌,在被卷入案的诸多官员中,仅有布政使宜思恭因收取钱粮时额外勒索、接受下属馈赠的罪名,被判处绞监候,顶头上司巡抚于准因失察罪名被革职,其他各色人等一概不究,毫发无伤。

绞监候与绞立决相对,指被判处绞刑但不立即执行,等到秋审、朝审后,再由刑部会同大理寺奏报皇帝,由皇帝裁决是否执行。它有些类似于今天的死缓。在用刑宽仁的康熙一朝,很多被判处绞监候的犯人,最后都能留下一条命。

宜思恭也是如此,他不仅没有被绞死,反而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五月,反过来控告噶礼等数任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时,向他敲诈银两,这才导致出现亏空。令人百感交集,啼笑皆非。

玄烨又一次派出钦差专业户张鹏翮查办。经半年追查,宜思恭举报的前任两江总督阿山、江苏巡抚宋荦敲诈属实。

宽厚仁爱、不愿多生事端的玄烨又是大笔一挥,皇恩浩荡:两位老臣年事已高,宽免不问。

至于宜思恭反击并重拳爆锤的噶礼,张鹏翮根本没有认真调查,在文书中直接模糊过去了事。玄烨就更不会多问了。谁都不想弄出一个没完没了的死循环。

最后,太子二次被废,彻底倒台。噶礼也在声势更大的“江南科场案”中倒下。宜思恭则默默回到官场,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走上了广西巡抚这个级别更高的岗位。

至于当年偌大一个江苏,到底亏空了多少钱粮,钱粮去向何方,是因公挪作他用还是贪官中饱私囊,究竟如何赔补,何时能够补齐,仍是一笔烂账。

04 微薄紧张的财政资源

下面我们来深究一下,为什么钱粮亏空会在康熙中晚期,成为王朝盛世肌肤之下的毒瘤,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不可遏制地侵蚀了帝国的财政体系与世道人心。

从制度的设计和变迁来说,此时出现这种状况,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扭曲的财政分配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结果。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资源的分配协调,包括具体的财政收入分成比例,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它的走向取决于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权力与责任分配,也受到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博弈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增强。所以,财政收入分配比例的总体发展形势,是朝廷拿到的越来越多,而地方拿到的越来越少。据研究者推算,汉代中央和地方的赋税收入比例,大体上是四比六,收入的大头留在地方州郡。唐代,比例变成五比五。宋代,比例在六比四到七比三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比例已经发生了逆转。

按照明清时期的财政制度,各地完成钱粮征收之后,一部分向朝廷户部上交,供中央调配使用,叫作“起运”;一部分存储于地方仓库,供地方支用,叫作“存留”。

除各地征收的田赋(土地税)、丁银(人头税)、杂项税之外,还有关税等,由中央直接征收。不过,因为田赋和丁银是其中的大头,所以这部分收入中的起运和存留比例,可以反映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收入分配情况。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档案显示,各地丁赋钱粮,起运户部部分,占比大概是三分之二,存留地方部分则是三分之一。在中央集权程度不断深化的同时,财政资源高度集中的态势,已经形成。

清朝早期,钱粮起运和存留比例曾经出现过一个短暂的波动。顺治初年,中央和地方一度呈现各占一半的局面。但是,在朝廷频繁用兵、支出巨大的情况下,中央不断压缩地方存留比例,侵蚀地方财源。从顺治九年(1652年)开始,朝廷以各种名义命令地方将存留钱粮起运中央,地方存留日益吃紧。

康熙即位之后,这种压缩地方存留的情况愈加严峻。康熙七年(1668年),据户部奏报,各省存银仅三百余万两,存留比例已下降到总额的13.1%。第二年中央再度上收存留,地方存银进一步减少至一百六十四万两,推算出的存留比例已不足7%。地方财力之薄弱,已恶化到空前绝后的程度。

各地战事逐渐平息之后,朝廷并未趁机充实地方财源。地方存留虽有所回升,但在康熙年间,比例始终被压制在20%的水平线下,仍属于历朝历代地方财力的最低水平。

玄烨治下,地方在绝大多数钱粮上解户部、财力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仍需承担浩繁的支出用项,包括官员俸禄、各级衙署办公的行政经费和公务开支、驿站经费、官学学生及科场经费、河工海塘费用、城郭房屋营造修缮费用、赈灾救荒费用,等等。连理论上应该由朝廷集中统筹的军费与战争费用,事实上也有不少会落到地方官府头上。

微薄紧张的财政资源,烦琐沉重的支出负担,连平常年景应付过关已属不易,更不用说应对河道决口、水旱灾情、大战爆发这类突发情况了。

与此同时,朝廷在不断提高起运比例、压缩地方财力的情况下,并没有充分运用统筹平衡、转移支付这些手段,帮助地方调节几乎无可避免的收支失衡,反倒还在正常的支出项目之外,不断向地方摊派各种名目的临时性支出。

这种火上浇油的做法,在玄烨当政时期,因为频繁的用兵、工程兴建等,以及某些见不得人的支出用度,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例如,玄烨平定“三藩”的战争耗时八年,战火波及十几个省份,仅直接的战争费用,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玄烨以筹措军饷、转运粮草、打造战具等不同名义,摊派到了地方头上。

地方官员普遍面临两难:如果以挪用或者亏空的方式,先把燃眉之急的军费筹集上缴,按照律例,会因亏空钱粮或者挪用公款的罪名受罚;但如果不这样,则是贻误军机的杀头大罪。两相权衡,绝大多数官员都会选择亏空钱粮。而亏空钱粮的官员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法不责众之势,更何况它本来就源于制度缺陷。

于是,仅仅是筹集平“三藩”军费这么一个原因,很多省份便陷入了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钱粮亏空,特别是湖南、湖北这样的主战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发现“前荡平三逆,原任湖广布政使徐惺所用兵饷,至四十余年尚不能清完”,可见一斑。

康熙中期,玄烨数次征讨准噶尔,在开疆拓土、安定蒙古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战争开支。虽然相比平定“三藩”,平准战事用兵规模较小,但战争主要发生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西北边陲,负担军需粮草供给的又是陕西、甘肃等相对贫瘠的省份,同样造成了严重而旷日持久的钱粮亏空。以至于玄烨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做了这样的总结:“近见天下钱粮,各省皆有亏空,陕西尤甚。”

玄烨封狼居胥的盛世武功背后,是财政的满目疮痍。而财政的缺口,很大一部分直接砸在了弱不禁风的地方府库上。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摊派的开支用项,是不太好说出口的。

作为一位爱惜羽毛的君主,玄烨曾口口声声反复强调,南巡费用由内务府支出,并不增加地方负担。但实际上,南巡途经各地因为整修河道、修筑行宫、接待保卫等,以报效等不同名义实际支出的费用,绝非一个小数目,其中很多成了钱粮亏空持续恶化的原因。

如雍正初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在调查其前任梁鼐亏空案时,发现“梁鼐任内亏空银六万两,系圣祖仁皇帝南巡时所用”。玄烨自己在派人追查江苏布政使宜思恭亏空案时,甚至坦率对大臣承认,宜思恭亏空四十六万一千两白银,其中确有他数次南巡的影响,而“尔等皆知之而不敢言也”。

还有比皇帝出游耗费更甚者,也更加上不得台面的支用事项。

康熙四十四年到四十七年(1705—1708年),仅仅三年时间,太子胤礽就通过亲信内务府总管凌普,从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那里“借”走了白银近九万两。他显然是不会还的。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无法从织造署的正常账目中列支,只能是改头换面,变成亏空躺在账本上了事。

遥想当年,明朝万历皇帝为了增加内廷收入,派遣太监征收矿税,引发官民反抗,万历皇帝本人也被唾骂几百年难以翻身。相比之下,这种堂而皇之破坏财政体制,予取予求,满足私欲,不惜造成亏空的主子做派,更是等而下之。于是可知,哪怕是在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的康熙盛世,政治乃至于财政系统的运行,也早已被打下了“主子—家奴”体系的深深烙印。

地方财力薄弱,朝廷统筹缺位,摊派需索无度……多重制度性因素,在康熙时代同时达到高峰,如此一来,钱粮亏空愈演愈烈,也就成了必然。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八宝山国家公墓中,埋葬的多是我国的英雄人物,而其中有一座墓碑却格...
2025-11-10 02:01:49
旅行与心灵洗礼:如何欣赏美...
旅行不单单是地理位置发生移动,更是心灵接受洗礼以及精神获得滋养。美...
2025-11-10 01:44:41
原创 ...
近年来,海南的免税店成为了年轻人购物的新热点。人们不用出国,就能享...
2025-11-10 01:33:16
以创新合作激活健康消费新动...
11月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正在上海...
2025-11-10 01:32:55
原创 ...
新中国首次授衔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
2025-11-10 01:32:51
第9分钟,马马尔达什维利禁...
第9分钟,马马尔达什维利禁区内放倒多库送点,随后扑出哈兰德点球!
2025-11-10 01:02:36
原创 ...
自古以来,帝王常因情深意重而成大事,往往拥有常人难以匹敌的心机与决...
2025-11-10 01:02:16
原创 ...
中国围棋刚刚在三星杯首轮遭遇了一场“战术胜利”与“战略危机”并存的...
2025-11-10 00:53:27
同一个湾区 同一个梦想——...
今夜,当采集自深海可燃冰的十五运会圣火熊熊燃烧,粤港澳大湾区唱响“...
2025-11-10 00:45:23

热门资讯

历史性突破!贵州首夺全运会空手... 11月6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项目空手道比赛澳门赛区传来振奋捷报——陈捷豪、孙鹏、郑远三名健儿组...
原创 F... 2025赛季的F1圣保罗大奖赛继续进行,北京时间2025年11月9日,圣保罗大奖赛的正赛排位赛结束。...
原创 绝... 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方便您以后持续接收此类文章,也能更好地与大家进行讨论与分...
0.39秒之差!十五运会赛艇女... 11月10日上午,8枚十五运会赛艇金牌在广东国际划船中心产生。 这是广东赛艇队当天上午获得的...
不设配速要求、无关门时间,钱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峰 11月9日下午,2025外星人城市10K跑年度收官之战在杭州钱塘江畔活力开...
【快讯】上海队揽十五运会马术首... 赛马权威发布 微信公众号:第一赛马网 NO.2479-上海队斩获十五运会马术比赛首金! 编辑:Bon...
全运会11月10日赛程出炉!王... 2025年全运会乒乓球项目的赛程正式揭晓,11月10日的比赛将迎来多场焦点对决,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
所谓“康熙盛世”,背后是可怕的... 文章来源为《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作者为王恒 01 钱粮亏空 钱粮亏空,是康熙中晚期帝...
原创 究... 西方殖民者曾经奴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民,犯下了许多罪行。他们的奴隶贸易、鸦片贸易以及对殖民地和...
图集|十五运赛艇女子单人双桨决... 11月10日,十五运赛艇项目女子单人双桨决赛中,山东选手鲁诗雨以5分33秒13获得银牌。(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