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成诗仙的三点原因 提到诗仙,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可是,李白为什么能被称为诗仙呢?从我的角度看,李白得到这个称号,恐怕和以下三点原因密切相关。 首先,李白的诗歌风格非常独特,犹如天马行空,超凡脱俗。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奇幻与豪放,天门中断楚江开展现了天高地阔的气势,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表达了英雄气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彰显了他放纵豪放的个性。这种瑰丽多变的风格,完全像是一个从凡尘中狂放出来的楚狂人,因此只能用仙这个词来形容他。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流露出浓厚的道家思想。虽然李白并非道家中人,但他无疑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中不乏道家哲理和意境,比如他曾自称十五岁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并自诩为青莲居士谪仙人。那么,什么是谪仙人呢?在道家中,谪仙指的是那些曾经生活在天界的仙人,被贬下凡间,或是自愿下凡的存在。后来,这个词也用来形容那些独特的、与常人不同的狂人,如东方朔便被称为谪仙。
第三,李白的谪仙形象几乎成为了他个人的专属标签。后世许多小说中都沿用了这一称号,比如明代冯梦龙所写的《三言》中的《警世通言》里,就有一篇《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天,一位外邦使者带着一封国书来到唐朝,但由于信件都是外国语言,满朝文武无人能解,唐玄宗也看不懂信中的内容,十分生气,担心外邦使者会看不起唐朝。这时,李白正在贺知章家做客,听说了此事后,他自信满满地表示自己能翻译。于是,李白被召入宫中,迅速看完那封信后,他告诉唐玄宗,这封信是外邦的渤海国可汗写来的,信中威胁大唐让出高丽的176座城池,否则将发动战争。 唐玄宗决定向群臣请教如何应对,贺知章建议,让李白回信,毕竟他能解读外邦的语言,必然有办法应对。于是,李白写了一封信,用番国的语言回信给外邦,可这封信内容犀利有力,气势磅礴,完全展现了大唐的威风,吓得番使冷汗直流,连忙询问李白的身份。有人告诉他,李白是天上神仙下凡。番使回国后,将这件事告诉国主,渤海国的国主震惊不已,决定向大唐称臣纳贡。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结尾,李白因不满朝政,辞官乘船离开,途中突然遇到风浪,一条巨鲸跃出水面,仙童出现,手持法节,宣称上帝奉迎星主还位,李白随即飞升,化作仙人而去。 三、一大硬伤,至今无解 然而,李白成诗仙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至今无解的大硬伤,那就是李白从未被帝王追封为诗仙。大家都知道,像关羽这样的英雄之所以被称为武圣,是因为帝王亲自追封的。帝王的追封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而李白却没有得到过类似的封号。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帝王封关羽武圣,是为了表彰关羽的忠义,希望臣子效仿他的忠诚,而李白毕竟只是诗人,帝王追封他做什么呢?这个说法没有错,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确实有一位诗人被帝王追封为诗仙,那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亲自作诗悼念,并且追封白居易为诗仙。唐宣宗在《吊白居易》一诗中写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这几句的意思是,白居易的诗歌如同珠玉般璀璨,经过六十年,他已经成为诗仙,命运无法阻挡他,乐天这个名字也永远不会被埋没。 虽然李白未曾得到帝王的追封,但他依然是千古流传的诗仙。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圆满的封号就否定李白的地位,因为所谓的圆满本就是一种追求。李白的诗仙形象,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