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如一股势不可挡的狂飙,一路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先是将金国狠狠“收拾”了一番,紧接着又对西夏发起了凌厉攻势,将其彻底征服。然而,当这支无敌之师将矛头指向南宋时,却仿佛性情大变,没有再像之前那般大肆杀伐。残唐五代以来,宋朝积弱所遗留下长达数百年的混乱局面,竟被蒙古人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清扫”干净。
待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后,他惊愕地发现,北方大地人口锐减,几乎成了一片空旷之地。于是,他果断下令,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行动。曾经与中原地区分裂了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以及河西走廊,就这样重新回归汉地的怀抱。而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党项、女真、契丹等民族,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元朝在灭掉南宋之后,自恃蒙古骑兵在野外作战中无人能敌,然而最让他们头疼不已的,便是攻打城池。为了从根源上杜绝汉人发动叛乱的可能性,元朝统治者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短视的决定:将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墙统统拆除。
他们拆除城墙的初衷,是想着日后即便汉人发动叛乱,也无法凭借坚固的城池负隅顽抗,蒙古骑兵便能轻松地将叛军消灭。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仅仅几十年后,蒙古骑兵那曾经引以为傲的野战战斗力便急剧下滑,一落千丈。
元末,大规模的起义如汹涌的潮水般爆发。各地义军势如破竹,轻轻松松就占领了一座又一座城市。随后,他们迅速组织人力,重新修筑城墙。如此一来,当元军丢失城市时,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一泻千里,毫无抵抗之力;而当他们想要重新夺回城市时,却在义军新建的坚固城墙下,撞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
曾经威震四方、不可一世的元朝,为何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就走向了覆灭呢?这个朝代实在是太过奇特,奇特得甚至不像是一个传统的中原王朝。它的政治形态,大致就像是五代十国时期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藩镇,再加上一个徒有虚名的最高统治者。各地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根本无法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控,这种局面难以长久维持。
东周时期的历史看到这一幕,恐怕也只能默默叹息;唐末的纷争局面若知晓此事,也会不禁黯然神伤;就连遥远的罗马帝国,看到这种情形,也会不禁感慨:“这套路,我熟啊!”言归正传,蒙古人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他们竟然将马场选址在汉人人口最为稠密的两淮地区。
马场的存在,让元末的义军成为了华夏历史上获取马匹最为轻松的一支军队。当义军拥有了大量马匹之后,蒙古人对汉人所具备的那种降维打击的优势,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古代战争的舞台上,有着这样一条铁律:人多的一方往往能够战胜人少的一方;骑兵在战场上通常能够击败列阵的步兵;而列阵的步兵在防守时又能克制骑兵的冲锋。然而,骑兵相较于步兵,始终拥有着战略上的主动权,能够灵活地选择进攻或撤退。
只能说,蒙古人能够建立北元政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北方人口稀少,无法积攒足够的物资和人力,来支撑明初更大规模的北伐行动。否则,他们的命运或许会更加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