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欧洲回过味儿了:卖掉乌克兰,锅甩给美国,与俄和好,万事大吉
创始人
2025-11-08 02:02:34
0

前言

欧洲好像真的是傻的有些可爱。

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结果自家能源价格翻了十倍,低收入家庭冬天取暖都成了问题。

一边是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一边是自己亏得底朝天,这笔账怎么算都亏,还好现在清醒了。

编辑:AJY

欧洲的“天真”代价

三年前,欧洲各国还铁板一块地跟着美国走。

欧盟一轮接一轮搞制裁,又是把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又是禁俄罗斯能源,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大国口径统一。

谁要是敢说句“别给乌克兰送武器了”,立马被当成“帮俄罗斯说话”。

就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那会儿坚持跟俄罗斯保持联系。

差点被欧盟其他国家孤立,开会都没人愿意跟他坐一块儿,活脱脱一个“边缘人”。

可现在再看,反援乌的声音早不是“异端”了。

斯洛伐克新上台的总理菲佐,刚上任就拍桌子:“一分钱军事援助都不给乌克兰”。

态度硬得没商量。

捷克那边更热闹,有望当总理的巴比什

天天把“停止援乌”挂在嘴边当竞选口号,还真拉了不少选票。

连一向跟西方贴得近的意大利,前驻比利时大使埃琳娜·巴齐莱都站出来说大实话:

“俄罗斯不是在打乌克兰,是防北约东扩,这是正当防卫”——这话放以前,谁敢说?

连最开始积极援乌的西欧大国,现在也软下来了。

德国有个叫席勒研究所的,创始人拉鲁什直接说:

“给乌克兰送武器根本没用,欧洲得改改跟俄罗斯对着干的毛病”。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有意思,嘴上还说“欧洲安全靠乌克兰”。

但总把“不能无限拖下去”挂在嘴边,明眼人都看出来,他是想找机会谈了。

就连波兰波罗的海那些以前对俄最狠的国家,也悄悄加入“呼吁停火”的队伍。

毕竟自家军火库快空了,再送下去自己都没武器了,这股风气甚至吹进了欧盟总部。

今年8月,欧盟二十六个国家联合发声明。

一边喊“继续支持乌克兰”,一边又说“欢迎停火三十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以前欧盟投票援乌,基本都是全票通过。

现在每次都吵翻天,匈牙利敢直接否决,斯洛伐克带头弃权,德国也磨磨蹭蹭的。

反援乌的声音,早就从“一个人唱反调”变成“一群人喊停”了。

“账本”压垮“圣经”

如果说觉醒有声音,那一定是算盘珠子碰撞的声音。

欧洲终于开始算账了,这一算,算出了一身冷汗。

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到2024年底,光德国一个国家,就因为这场冲突亏了2400亿欧元

这不是一个抽象数字。

这是无数个工厂的订单,无数个家庭的储蓄,无数个工作岗位的未来。

更让欧洲憋屈的是,自己在前面流血流汗,美国却在后面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一边喊“支持欧洲”,一边把高价天然气往欧洲运。

2023年直接成了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

欧洲就是最大的冤大头客户,军火商更开心,欧洲国家扩军备战,买的全是美国武器。

德国设的1000亿欧元国防基金,一大半都流进了美国军工企业的口袋。

账一算清楚,欧洲总算醒过神了:自己就是美国的“枪”,打完了还得自己买单,再不清醒,家底都要被掏空了。

匈牙利总理一句“无俄气过不了冬”,其实是大实话。

很多欧洲人都明白,能源账单不降下来,欧洲的产业链迟早得断,这已经不是政治立场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这种从“价值观驱动”到“利益驱动”的转变,虽然看起来“不体面”,但却无比真实。

它标志着欧洲政治成熟度的提升,标志着其终于开始作为一个真正的地缘政治实体。

而非美国的“跟班”,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路一片光明,觉醒的痛苦之后,是自救的艰难,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充满了内忧外患。

一场惊心动魄的自救

既然日子过不下去了,欧洲就得想办法“止损”。

所谓的“卖掉乌克兰、甩锅美国、跟俄和好”,不是真把乌克兰打包送人,是换个活法,不再当美国的傀儡,自己掌握主动权。

第一步,就是“甩锅”,把责任全推给美国。

现在欧洲政坛天天有人骂美国,说俄乌冲突就是美国搞出来的。

为的就是削弱欧洲、卖军火赚钱。

德国联邦议员克劳斯·恩斯特直接戳穿:

“美国就是用我们的钱养他们的军工企业,还把我们的工厂骗去美国”。

行动上更是跟美国划清界限,美国国会动不动就卡援乌资金。

欧洲干脆搞了个“乌克兰融资机制”,每月固定打钱,避开美国的“反复无常”。

欧盟还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发钱,表面是“惩罚俄罗斯”,实则是不想再掏自己的腰包。

欧洲嘴上还在说“支持乌克兰”,但援助的调子早变了。

2025年9月欧盟批的20亿欧元援助,明着是买无人机,实则强调“要在谈判框架内使用”。

10月又给40亿欧元,可全是“宏观金融援助”,没给多少武器。

马克龙更是直接跟泽连斯基交底:“不能无限支持下去”。

最关键的一步,是偷偷跟俄罗斯“递话”,毕竟跟俄罗斯谈安全才是真的。

欧洲心里清楚,俄罗斯是“搬不走的邻居”,就算打赢了冲突,以后的安全还得跟俄罗斯商量。

俄罗斯副外长格鲁什科早就放话了:

“要和平可以,得答应两个条件:乌克兰不能入北约,得保持中立”。

这话以前欧洲当耳旁风,现在却听得很认真。

落幕的单极时代

不过,欧洲想转身,俄罗斯信不信是另一回事。

俄外长拉夫罗夫多次强调,北约东扩才是冲突根源。

俄罗斯对欧洲的“停火”提议也很警惕,觉得欧洲只是想给乌克兰补足武器,再继续对抗。

俄罗斯很清楚,欧洲现在的“和解”更多是被经济压垮后的无奈选择。

俄方虽然愿意谈,但心里有数,双方的信任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欧盟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

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因为地理位置问题,一直把俄罗斯看成头号威胁,坚决反对欧盟妥协。

而法国、德国这种经济大国更看重利益。

想办法缓和局势,欧盟在对俄政策上,已经越来越难做到步调一致。

北约东扩让俄罗斯压力山大,欧洲成了美俄较量的场地。

现在欧洲琢磨明白了,不能总当冤大头,得想办法自保。

欧洲这次的“醒悟”,虽然让自己暂时喘了口气,但真的能一劳永逸吗?

答案其实远没那么简单,美欧利益分歧、俄欧信任危机、欧盟内部的裂痕,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更别说美国的政策本来就灵活,特朗普在欧洲还能争取点空间。

等美国政坛一变天,欧洲还是得随时准备重新站队。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际关系没有永远的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欧洲这回回过味儿了,靠着卖掉乌克兰、甩锅美国、修复俄欧关系,能不能真的万事大吉,还得看接下来局势会怎么发展。

结语

国际关系没有永远的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欧洲的觉醒,是生存本能对意识形态的一次扳回。

这场自救之路荆棘密布,但一个摆脱单极霸权束缚的世界,似乎正在地平线上酝酿。

对我们而言,看清世界的底层逻辑,或许才能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自己的确定方向。

相关内容

专家:福建舰作战范围覆盖第...
据凤凰卫视报道,福建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开启三航母时代,战斗力与保...
2025-11-07 22:05:24
U17世界杯0-0逼平日本...
U17世界杯0-0逼平日本!实拍新喀里多尼亚球员疯狂庆祝
2025-11-07 21:42:27
布冯晒参加活动视频:邯郸之...
布冯晒参加活动视频:邯郸之行触动我心 相隔千里却如家般温暖
2025-11-07 21:21:32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
2025-11-07 21:13:38
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
11月7日,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
2025-11-07 21:13:23
巴萨官方社媒:欢迎来到Sp...
巴萨官方社媒:欢迎来到Spotify诺坎普球场
2025-11-07 18:41:42
闽侯白沙沉浸式橄榄主题馆月...
福州新闻网11月7日讯(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鑫 陈何畏)7日,...
2025-11-07 18:09:10
直击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
2025-11-07 17:48:56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负责人:中...
新华社纽约11月6日电(记者杨士龙)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
2025-11-07 17:47:43

热门资讯

报名费逼近2000元,马拉松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2025年,全民运动热潮奔涌。在Z世代的定义下,运动早已变成了一种社交语...
原创 明... 历史不只是存活在冰冷的课本里,它还藏着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冷知识”和意想不到的乐趣。揭开那些藏在细节...
台北故宫的“看家宝贝”,被明朝...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极多且样样珍稀,书画宝物更是不可胜数,而有一件草书一直被视为“看家宝贝”,它的作者...
原创 岳...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目睹了国家的破碎与家园的毁灭,亲眼见证了百姓在金人屠戮下的惨状。年...
原创 朱... 红巾军起义:在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于1352年加入了元末的农民起义军—...
原创 此... 高迎祥,这位明朝末年的民变领袖,是一代闯王。他因兵败被处死,崇祯皇帝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发自内心地感叹...
原创 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许多杰出的皇帝。例如唐宗宋祖、秦皇汉武等,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帝王,深...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为什么说他特殊呢?因为他出生贫寒,与其他许多皇帝的高贵血统完全...
原创 原...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是一首契丹人曾经广为传唱的歌曲,简单的歌词描绘了他们引以为荣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