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就在三年前,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的那一天,不少人坐在键盘前等着看笑话。
2200个亿投进去,建在金沙江边这个地质复杂的地方,几十年间反反复复地搁浅又重启,无数人摇头、质疑、冷嘲热讽。
有人说这是“烧钱”;有人说“回本?下辈子”;更有人直接断言:“这是个赔本买卖!”
可三年过去了,现实给了所有唱衰者一个响亮的耳光,白鹤滩不仅站住了脚,还站成了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发电量一骑绝尘,效益高得让人闭嘴。
可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项目,从设想到落地,再到惊艳世界,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转折?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1954年,金沙江边暴雨连天,洪水肆虐,张冲当时亲眼看着江水吞没了良田、村庄和生命。他没哭,但他记住了。他开始琢磨,能不能用水来治水?
那时候,没人想得太远,国家百废待兴,水利在当时只是个梦想。但张冲认定了这条路。
1958年,他在会上第一次提出“在白鹤滩修个水电站”,没人当回事,他却动了真格儿。图纸一画就是几十份,走访一趟又一趟。
遗憾的是,他没等到那一天。1980年,张冲去世,临终前嘴里还在念着“白鹤滩”。
之后的几十年,国家遇到的困难太多,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动荡,财政紧张,工程一次次被搁浅。但张冲的想法没死。
他的接力棒,被一代代工程人接了下去。直到2011年,国家正式宣布启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这一年,已经距离张冲的设想,过去整整53年。
2017年,主体工程全线开工。那年没人笑了,因为大家突然发现,这不是说说而已,是真干。
而真正让世界侧目的,是2021年6月28日的那一刻,首批机组成功投产发电。这个热浪滚滚的夏天,金沙江畔的轰鸣声,像是在告诉所有人:中国干成了!
2022年12月20日,全部16台机组投产发电,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彻底建成。这一刻,白鹤滩不再只是中国的,它直接成了全球清洁能源的标杆。
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年均发电量624亿度电,相当于给7500万人一年供电。换句话说,几乎等于一个德国的用电量!
但光有规模还不够,真正让人闭嘴的是效率。2023年,累计发电突破1000亿度;2024年7月,首次实现满发运行;2024年9月,突破1500亿度;2025年6月26日,直接干到了1960亿度!
你说赚钱不赚钱?光发电收益就超544亿元,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还多。这才刚运行三年,未来还要干97年,净收益的账,才刚刚开始算。
说到底,水电站不是开奶茶店,三天两头谈回本。它是国家战略,是百年大计,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一块压舱石。
有些人只盯着眼前的账本,却看不见背后的盘算。白鹤滩的意义,从来不是简单的发几个电、赚点钱。
你看它的位置,就知道它的分量,在“西电东送”这条大动脉上,白鹤滩是心脏。它每年能替国家省下1968万吨煤,减排5160万吨二氧化碳。这是什么概念?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它是实打实的功臣。
更别说它还为华东、华中地区稳定送电,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它能在3到5分钟内快速响应电网的负荷变化,风电、光伏不稳定?白鹤滩来兜底。
它的技术,也不是吹出来的。单台容量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全世界谁干得出来?只有中国。
地下洞室群、尾水调压室、泄洪通道、全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高拱坝抗震参数,六项世界第一,是靠一根一根钢筋、一车一车混凝土干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全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打破了西方对关键设备的垄断。
别以为这只是工程师的胜利。白鹤滩建起来了,周边上万个农民工吃上了热饭,配套的公路、桥梁、通信塔一个个建起来,西部大开发不仅没停,反而因为它加了速。
这几年,当地的就业率上去了,基础设施上来了,整个四川、云南的能源格局也跟着变了样。
当然,有人说你建水电站会不会破坏环境?这话也不是没道理。但你得看实际。
白鹤滩不是蛮干,它专门设了鱼类保护通道、分层取水系统,连黑颈鹤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栖息地。从前这里是石滩、荒地,现在成了绿洲和鸟岛,连生态都被它带活了。
最打脸的,是这些年接连出现的极端天气。2022年四川高温干旱,靠谁挺过来?白鹤滩。
2025年初寒潮来袭,全国电网吃紧,谁顶上去了?还是它。现实一次次证明,在关键时刻,只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才能托得住国家的底盘。
那为什么还有人唱衰?说白了,还是看不懂中国速度,看不懂中国工程的底气。他们以为,大工程一定是烧钱的,是赔本的,是“面子工程”。
但他们忘了,这不是哪个企业的项目,这是国家战略,是为未来50年、100年做准备的事。你拿三年收益来评判百年工程,是无知。
你要真说钱的事,那也好办。白鹤滩预计2042年前后就能回本,设计寿命100年,回本后还有60年净收益。
这笔账,明白人一看就懂。水电站不像其他投资项目,建成投产之后,运营成本极低。你不出故障,它就能不停发电,发到你看腻为止。
而且别忘了,白鹤滩的技术现在已经开始走出去。很多国家盯上了这套系统,主动找上门来要合作。从被技术封锁,到向全球输出标准,这是中国水电站的身价,更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三年时间,白鹤滩用行动给了世界一记响亮的回答。它不是烧钱怪兽,而是能源安全的护城河,是生态改善的守护神,是技术输出的新名片。所有曾经质疑它的人,今天都得闭上嘴巴。
这就是中国的工程,这就是中国的信念。干就干成,做就做强。白鹤滩,从来不是一座普通的水电站,而是中国人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执念,是几十年咬牙坚持的结果。
张冲当年没等到这一天,但他要是还在世,一定会笑着说:你们看,我就说这事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