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书中很少提到冉闵,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家只要翻开历史课本就能发现。课本上对汉人经历的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浩劫的描述不过是一句简单的“民族大融合”。这种说法,自然也就忽略了冉闵的存在。
冉闵生活在汉族人民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时期。所谓的五胡乱华,并不单单是指五个胡人部落,而是因为这五个部落在作乱过程中对汉人造成了最深重的灾难。这五个胡人部落分别是:羯族、氐族、鲜卑族、匈奴族和羌族。
这些部族趁着西晋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以及朝廷的不作为,纷纷南下入侵中原,或者在融入中原后发动叛乱。他们把汉人视为可以随意宰割的“羊”,任意烧杀抢掠,甚至把汉人当作食物来吃。其行为残忍至极,毫无人性,令人愤慨。当时最繁华的中原地区,几乎被五胡摧残得满目苍夷,“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就是那个时期的真实写照。
冉闵发布的杀胡令,特别针对的就是五胡中最为残暴、最为无人性的羯族。冉闵的杀胡令几乎灭绝了羯族,成功解救了汉人于灭族的边缘。通过这道令,冉闵震慑了其他胡人部落,使他们再也不敢轻视汉人,亦不敢将汉人当作军粮、当作“羊”。汉人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那么,历史为何极少提到冉闵呢?
首先,冉闵不符合中国文人的“道德洁癖”。冉闵是羯族石虎的养子,同时也是石虎所建立的残暴政权——后赵的一名重要将领。在很多历史书的编撰者眼里,冉闵作为一个背叛者,违反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注定无法被纳入“正史”。
其次,冉闵所创建的魏国存在的时间太短,国土也非常狭小。在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像冉闵创立的魏国这种短命的小政权并不少见,数量众多。因为这些政权的影响力远远不如那些大一统的王朝,所以他们通常不会专门被记录在史书中,只会在正史中偶尔提及,或者仅仅在某些章节中简单叙述。
最后,冉闵对于胡人来说并非英雄,而是仇敌。冉闵作为汉族的英雄,必然是胡人眼中的死敌。在五胡乱华后的几个胡人建立的王朝中,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统治,统治者自然会想方设法地抹去或遗忘冉闵的历史,以便消除这个威胁。因此,关于冉闵的史料往往被有意忽略,甚至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