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长江以北的皖、苏、鲁、豫四省成为了众多兵马的战场,主要的战斗力量是清军和太平军,还有一个捻军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这片战乱的土地上,苗沛霖的苗家军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苗沛霖来自安徽凤台,他的经历与洪秀全有些相似,都是出身贫寒,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然而,与洪秀全屡次未能中榜不同,苗沛霖的情况并没有好多少,他四十岁时才被任命为凤台县的学生员,基本上与做官无缘。
尽管生活贫困,苗沛霖心中却有着远大的抱负。他读过兵书,认为在国家动荡之际,正是像自己这样有志之士的出头之日。然而,现实却相当残酷。捻军起义后,苗沛霖响应了朝廷的号召,回到家乡组织乡勇,但由于他既贫困又没有地位,根本没有人愿意加入。
无奈之下,苗沛霖决定投靠捻军的首领张乐行,凭借自己不太高明的文化水平,混得了一个“师爷”的身份。但捻军对他并不热情,他虽然参与了一些谋略的制定,却始终未能得到实权,心中感到十分沮丧。
苗沛霖无法忍受贫苦的农民军生活,很快就脱离了捻军。他找到了寿州知州金光筯,提出自己能为其训练乡团,条件是要封他为团练老总。可知州只回了一个字:“滚”。
被拒绝后的苗沛霖只好转行,在六安当起了小学堂老师,勉强维持生计。但在战乱的年代,读书的人成了少数,苗沛霖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心情低落至极,感慨天命不公。
就在苗沛霖陷入困境、几乎绝望之时,命运突然发生了转折。1856年,捻军举行会盟,合兵一处,战斗力大增,并且成功击败了凤台的团练和地主。此时,地主们想起了苗沛霖,这位常常提到“筑寨”“积粟”“治兵”的人物,便请他重出江湖。
苗沛霖果然不负众望,他一出山,就迅速整顿力量,首先与同乡的豪杰联合,招兵买马。接着,他将军队分为黄、青、赤、白、黑五个旗,严格制定军纪,仿佛是有模有样的正规军。经过几场与捻军的战斗,苗沛霖的乡团不断取胜,逐渐打响了名号,成为一方豪强。
有了军队和粮草支持,苗沛霖开始有了称王称霸的想法。看着天下大乱,他认为清朝迟早会灭亡,所以不愿为清朝效力。当太平军的大将陈玉成攻打寿州时,寿州向苗沛霖求援,他觉得自己根本没必要去帮忙。此时的他正在捻军的后方进行掠夺,哪里还有心思去解围?再者,攻打寿州的陈玉成,连湘军都无法对付,苗沛霖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方的对手。
于是,苗沛霖继续执行自己的一贯方针:“筑寨”“积粟”“治兵”,将自己的一片地盘经营得越来越大。然而,苗沛霖的所谓“治兵”实则只是进行烧杀抢掠。
在这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清军、太平军、捻军之间互相厮杀,百姓的死活根本无人问津。苗沛霖名义上是剿捻,其实只是以此为借口进行大规模的劫掠。他的部队甚至比捻军还要凶残,所到之处,无人敢反抗。
随着势力的扩张,苗沛霖不时带领军队沿着自己的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抢劫,几乎不分敌我,连无辜的平民百姓也不放过。为了筹集军饷,他甚至将掳来的女子集中起来,逼迫她们做妓女,所有赚的钱都用来扩充军队。当地百姓对苗沛霖的仇恨已到了极点,甚至连孩子们都开始唱起“不杀苗贼不罢休”的歌谣。
这样,苗沛霖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地盘,站在了清军和捻军两败俱伤的局面上。每当朝廷催促,他便勉强派出一支老弱病残的小部队进行表面上的“剿捻”,而他真正的精锐部队则用于扩张地盘。到1860年,苗家军的兵力已达到数十万,成为一股割据一方的力量。
苗沛霖之所以被称为军阀,是因为他与清军和太平军的目标都不同。他既不想为清朝效力,也不打算为推翻清朝而努力,他唯一的目标就是称王称霸,占据更多的领土。这种割据的行为,正是军阀的典型特征。
随着英法联军攻入京师,咸丰皇帝逃到热河,苗沛霖看到了自己的机会,于是起兵反抗,自称“河北天顺王”,并占领了寿州城。此时,太平军的势力依旧强大,苗沛霖决定声援陈玉成,并表示愿意帮助太平军作战。为了表示诚意,太平天国还封他为“奏王”。
陈玉成误以为苗沛霖是志同道合的抗清义士,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苗沛霖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苗沛霖虽然自称是“小周瑜”,并将自己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他的性格与品德与三国人物相去甚远。陈玉成对苗沛霖真心相待,然而苗沛霖心里早已打算着退路。
随着太平天国和捻军的逐渐衰弱,苗沛霖开始与清军暗中接触,声称自己只是误入歧途,愿意投降并立功。清朝虽然接受了他的投降,但对这个反复无常的匪首充满了戒心。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苗沛霖决定采取极端手段,设计将英王陈玉成骗入陷阱,交给清军。
苗沛霖不敢亲自见陈玉成,而是派自己的侄子去劝降。陈玉成愤怒地骂道:“尔叔真是无赖小人,墙头一棵草,风吹二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一贼名也落不着!”
陈玉成死前预言道:“我死后,苗贼也活不了多久。”这话很快应验了。陈玉成死后,清廷立刻对苗沛霖展开追捕,命令他解散部队,返回田园。然而苗沛霖一方面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力,另一方面又怕被清朝清算,因此无法顺利解散自己的军队。
最终,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苗沛霖再次起兵反抗。然而,无论他如何抵抗,最终也未能摆脱败亡的命运。苗家军很快溃败,苗沛霖最终被杀,全家被屠杀。这个存在了十多年、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就此彻底覆灭。
苗沛霖的反复无常与割据一方的野心,使得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首位军阀。陈玉成的预言虽未能完全应验,但苗沛霖的名声却永远留在了历史中,只不过是个遗臭万年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