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朱标说的话,如果你理解了,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就合格了。
朱元璋说:“标儿啊,你要好好看着,爹为你留下了一个繁荣的江山,你只管享受就行了。你不敢做的事,爹帮你做;得罪人的事,爹来做。你只需要安稳地做一个太平盛世的好皇帝就行了!”
听到这些话时,你是不是觉得朱元璋作为父亲,做得真是无可挑剔?我认为没有哪个父亲能做到比他更好。不过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层不同的意思。
第一,朱元璋真的适合当父亲吗?他的教育方法真的合适吗?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大多是以王朝的霸气和权力为主,就算是普通百姓的家教,也是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而朱标在为人处事方面,得到了大明上下的高度评价,他仁厚宽容,深得人心。虽然朱元璋认为朱标的性格与自己不一样,但他从未考虑过更换太子。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皇朝中,只有朱元璋做得最好。可以说,朱元璋作为父亲是合格的。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朱元璋的做法就有些不妥了。他看到儿子仁厚宽容不像自己,就想着为儿子创造一个安定太平的环境,把所有得罪人的事、杀人的事都自己承担,这样做真的是合适的吗?
朱标曾说:“儿子做不到啊!我成为不了像您那样的人,儿子的心也没有办法像您一样铁石心肠,做事杀伐果断!”现在的孩子,也有和父母性格差异很大的时候吧?你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呢?想当一个合格的父亲或许并不难,但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却真的不容易。现代社会中,孩子们接触的世界远比古代复杂,教育的难度也因此增加了。更多的耐心、细心和正确的引导,才是教育孩子的基础。至于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只要不违法乱纪,做什么都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朱标作为儿子,拥有那么多资源,为什么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果断的人呢?人性的形成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朱标的成长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几十年的习惯和性格形成,怎么可能轻易改变呢?而且,如果一个人本性仁爱,内心向善,那他就很难变成残忍无情的人。朱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整个大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他依然不愿让自己的百姓受苦,不忍心杀那些犯错的将军。无论怎么教导,他的仁心无法改变。在朱标看来,这才是一个君主应有的德行,而不像他的父亲朱元璋那样,杀害了大明的功臣,让他们都失去了生命。朱标认为,他应该让这些功臣安享晚年,才是理想的治国方式。
如果你是现代人,作为父母,你是否能够理解朱标的做法?假如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又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