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严家庆,1982年生,贵州桐梓人,正能体育创始人。从杭州打工仔到贵州球拍第一人,他二十年坚守匠心,带领187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年产百万支球拍,年产值破1300万元。历经创业失败、婚姻破裂仍不屈不挠,以带球拍回家乡的信念点亮乡村振兴路,让贵州制造走出大山。
公司董事长严家庆站在车间门口,目光如炬。六年前,他背负创业失败、婚姻破裂的痛楚,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六年后,他成为乡亲们口中的贵州球拍第一人,年产羽毛球拍超百万支,年产值突破1300万元。
谁要让我停下来,我拼命都有可能。说这话时,他攥紧了一支碳铝球拍,指节发白。从杭州打工仔到返乡创业带头人,从负债百万到带动全县体育制造产业腾飞,严家庆用二十年时间,把老板那句我挣一块,你挣五毛的期许,变成了掷地有声的誓言:那五毛,我挣到了!
走出大山的追梦人
1998年,16岁的严家庆背着行囊走出贵州大山,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踏上开往杭州的列车。在杭州一家球拍厂,他从相当底层的杂工干起,扫地、搬运、打下手,每天工作不少于12个小时。做杂工能学到所有东西,这个信念支撑他熬过相当艰苦的岁月。
凭着贵州人特有的韧劲和悟性,五年后他进入核心的涂装工段。喷漆车间气味刺鼻,他却一待就是十五年,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再到管理数百人的厂长。
2018年,因杭温高铁建设,工厂面临拆迁。老板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挣一块,你挣五毛,你把球拍带回贵州去。
怀揣梦想回乡创业的严家庆,却遭遇了人生相当黑暗的时刻:用地违规被叫停,血本无归;婚姻破裂,孤身一人带着三个孩子;负债百万,厂房刚动工就被认定违章。离婚当天,他孤身一人开车去湖南打工,眼泪从遵义一直流到铜仁。
逆风重生的坚守者
2020年,在外漂泊一年的严家庆再次回到故乡。这次,他租下当地废弃厂房,用东拼西凑的资金重启梦想。在那间过道仅有30公分宽的旧厂房里,他一待就是三年。
得知他的困境后,曾经的杭州老板伸出援手,无偿资助400万元。严家庆又向银行贷款40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终于建起标准化新厂房。
如今虽仍欠债千万元,但他始终秉持两个原则:每月15号准时发薪,绝不拖欠工人一分钱;主动为40岁以上员工缴纳社保,尽管公司每年因此多支出数十万元。
外人看你是风光老板,其实背后的心酸只有夜晚自己知道。严家庆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贵州地图,标记着每个员工的家乡。187名员工中,七成是留守妇女。女工吴英英一边缠手胶一边笑着说:在这里上班还能照顾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另一女工黄远会中午休息时还能回家给老人做饭:严总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完整的家。
对质量的执着是严家庆成功的秘诀。一支羽毛球拍要经过68道工序,从碳纤维裁剪到穿线,他都亲自把关。我们要做就做相当好。他拿起一款碳铝一体球拍介绍,整拍仅重85克,却能承受23磅拉力,符合专业水准。如今,正能体育为川崎、匹克等32个品牌代工,产品销往全国23个省份,并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回报乡土的带头人
严家庆的成功像一面旗帜,吸引了更多同行返乡创业。六年间,贵州新增二十多家球拍生产企业,从材料、配件到成品,产业链日趋完善。如果我当时失败了,后面的人可能就不敢回来了。他说,我不是英雄,只是把球拍的火种带回了贵州。
尽管企业仍在发展中,严家庆始终不忘回报社会。教师节慰问教师,重阳节看望老人,暑假资助贫困学生......钱可以慢慢赚,但乡亲们的信任不能辜负。这是他一直秉持的理念。
如今,他正全力研发自主品牌正能,计划三年内实现三千万产值。等我老板来贵州避暑,我要带他去看新厂房,告诉他——那五毛,我挣到了。
傍晚时分,下班铃声响起,工人们骑着电动车回家,孩子们欢快地迎上来。严家庆站在厂门口,望着这幅温馨的画面,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从打工仔到贵州球拍第一人,他走了二十多年,但这条路,他走得踏实,走得坚定。
等我老了,希望能看到贵州造的羽毛球拍打国际大赛,让世界看到我们贵州制造的实力。夕阳下,严家庆的目光依然如初,仿佛还是那个16岁走出大山的少年,只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里的梦想也更大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邱胜
编辑,李洋
二审,杨柳
三审,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