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清朝康熙年间,为了笼络民心,清廷曾举办盛大的敬老活动——千叟宴。1722年,康熙在阳春举行御宴,餐桌从西直门一直排到畅春园,共设八百桌,预宴人数达到三千九百余人,受邀者全是六十岁以上的长者。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很短,男子一般只有四十五岁,女子约五十岁,因此六十岁在当时已算高龄。
然而,在明朝时期,有一位罕见的长寿奇人——王士宁,他活到了整整一百二十岁。王士宁生活简单,不吃肉、不饮酒,热衷于养生之道。自幼启蒙后,他便离家四处寻求长寿秘法,翻山越岭,行遍五岳大地。最终,他在四川的雪山上遇到一位“长寿仙者”。这位老人白发苍苍,年龄已高,但容貌却如孩童般年轻,仿佛长生不老。
王士宁虔心拜师,但仙者最初拒绝收徒。王士宁没有气馁,他在老人附近安家,每日观察老人的作息和饮食,时常关心照料他。三年过去,长寿仙者虽未正式收他为徒,却逐渐信任王士宁,将养生秘诀传授给他,并嘱咐他不许外传。
学得秘法后,王士宁下山,选择一处偏僻之地隐居。他每日只吃枣子和菜叶,喝山泉水,从不沾荤腥。这样坚持了整整六十年,行为与常人迥异,因此在当地被称为“山间怪人”,但寿命极长。这引起了知府王宣的注意,他特意上山探访,发现王士宁竟是自家祖辈。王宣便试探性地询问长寿秘诀,王士宁淡然回答:“我并无秘诀,只知道人心安静,才能长寿。如今你们已扰了我的清净。”王宣听后深信不再打扰。
王士宁的长寿事迹最终传入皇宫,引起皇帝关注,他被请进宫内,但此举打破了他平静的隐居生活。此时,他已一百二十岁,不久后去世。明代史学家郑晓将此事记录在《今言》中,为后世提供了可信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