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已理解要求。以下是经过改写、增加细节、保持原意且提高可读性的文章正文:
---
北宋神宗时期,越南(当时称交趾)的李公蕴取代黎氏家族,自立为最高统治者。
当时的北宋面临内忧外患:北有辽国,西有西夏,宋军在对两国的战争中屡遭败绩,疲于应付。南方的交趾逐渐强大,北宋因顾不上西南边疆,无形中助长了交趾的侵略野心。
广西地处交趾边境,因此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地区。据《宋代广西人口数量考证》,北宋元丰年间,广西总人口仅约160万,是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地理偏远、自然环境艰难,加之朝廷对南方关注不够,军费和兵员招募严重不足,全省正规军仅约1万人,其中南宁2800人,桂林3000人,其余零散驻守。
相比之下,广西本地的汉族宗族团练和少数民族私人武装约3万人,是正规军的三倍。由于地方宗族矛盾复杂,加上远离中央,私人武装多不服从朝廷指挥。交趾来犯时,除南宁(邕州)、钦州(灵山)、廉州(合浦)一带的私人武装配合官军作战外,其余部队几乎不参与,这也与交通不便密切相关。
1075年冬,交趾辅国太尉李常杰率领8万大军,分三路出兵:一路在岁末攻下钦州,一路三天后攻下廉州,另一部进攻邕州。在攻破邕州境内的太平、永平、迁陆、古万四座堡寨后,交趾军将邕州城团团围困。
邕州守将苏缄集结了全州2800名禁军和厢军,严守各要道,又招募数百名敢死队,在邕江上迎敌,杀伤敌兵200余人,并击败十几头战象。苏缄在城内坚守,使用神臂弓射杀敌军和战象,火箭焚毁敌人攻城器械,包括云梯和用牛皮制成的攻濠洞,前后共杀伤敌军超过1.5万人。
然而,敌军采用土囊堆砌城墙外的攻城战术,堆至数丈高后蜂拥登城。寡不敌众,邕州守军在坚守42天后被攻破。城破之际,苏缄先让家属36人自尽,随后自己纵火自焚,高呼“吾义不死贼手!”以示忠贞。
敌军攻入邕州后找不到苏缄的尸体,大肆屠城,杀害军民5万8千余人,并将邕州城拆毁,用以填塞邕江。原本繁华的南宁自此人烟稀少,荒凉成“死城”。
事后,宋神宗追封苏缄为“皇城使”,邕州百姓为他建祠以纪念其忠勇,流传千古。
---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再帮你做一个更加生动的版本,让历史场景和战斗描写更有画面感,读起来像讲故事一样。你希望我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