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徐福东渡满船是哭哭啼啼的童男童女,直到日本古墓里挖出带 “咸阳” 二字的铜钱,还有一堆锈迹斑斑的凿子、熔炉碎片,这事儿才算有了新说法。说实话,以前看《史记》里写徐福带童男女求仙药,总觉得透着股玄幻劲儿,秦始皇再迷信,也犯不着派几千个孩子去海上折腾吧?
那枚刻着 “咸阳” 的铜钱我见过照片,边缘都磨圆了,字口却还清晰。考古的朋友说,这钱不是流通货,倒像是工匠随身携带的信物,有点类似现在工人带的工作牌。你别说,这倒能和《史记》里那句 “带五谷百工” 对上 —— 以前都把重点放 “童男女” 上了,谁留意过 “百工” 这俩字?
日本不少地方都认徐福是技术祖师爷,说水稻种植、纺织术都是他带过去的。想想也是,光靠孩子能干嘛?得有会种地的、会打铁的、会盖房子的才行啊。之前在日本冈山见过个老木匠,他说祖上传下来的刨子样式,和陕西出土的秦代刨子几乎一样,这可不是巧合能解释的。
有人说徐福是怕秦始皇杀头才跑的,我倒觉得没那么简单。他第一次出海回来,还敢跟秦始皇要更多人、更多工具,这哪像要逃跑的样子?后来秦始皇都亲自下海射鲛鱼为他开路,可见根本不是求仙药那么单一。说不定从头到尾就是场有预谋的海外拓荒,童男女的说法,搞不好是后世添油加醋的传说。
日本出土的那些秦代样式的陶器、铁器,做工都带着中原工匠的痕迹。特别是京都附近挖出的陶罐,里面除了铜钱还有不少农具零件,这分明是工匠团的家当啊。真要是求仙队伍,带这些沉甸甸的家伙干嘛?难不成要在仙山盖宫殿?
其实《史记》里本来就有矛盾,一会儿说带童男女,一会儿又提百工五谷。司马迁写这事儿的时候,离徐福东渡都过去几十年了,多半是听来的传闻。现在有了文物佐证,倒更能相信,徐福带的是一群能干活、能扎根的工匠。
上次跟历史系老师聊这事儿,他说日本的弥生时代突然就有了水稻农业,跟徐福东渡的时间刚好对上。你说这怪不怪?之前还原始得很,突然就有了先进技术,除了外来工匠团,真想不出别的原因。那些 “咸阳” 铜钱,搞不好就是工匠们想家时摸出来看看的念想。
童男女的传说之所以流传广,估计是因为听起来更传奇。但历史这东西,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一枚铜钱,一把旧凿子,比千言万语的传说都管用。徐福这趟东渡,哪儿是什么求仙之旅,分明是场带着技术和希望的迁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