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9年,康熙帝将曾经权倾一时的鳌拜擒获并关进了监狱。同年,鳌拜在狱中死去。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鳌拜并非一开始就是显赫的皇亲国戚。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门之后,究竟他是如何崛起的呢?
关于鳌拜的生年,史书并未详细记载。我们所知的基本信息是,他的祖上曾是女真部落的首领,并且他的家族与努尔哈赤家族关系密切,成为了隶属于皇族的镶黄旗的重要成员。女真民族以骑射起家,清朝的疆土大部分都已打下,因此当时有些名气的女真人,几乎都出自将门世家。鳌拜并不是一开始就占有优势,他之所以能崭露头角,其实是凭借着自己拼命的表现。
在女真与大明的战斗中,女真军队主要依靠骑兵和步兵,而大明却拥有强大的水军,能够通过海路进行奇袭,给女真带来了很大困扰。为了对抗明朝水军的威胁,女真决定攻占明军的水路基地——皮岛。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既易守难攻,努尔哈赤曾未能成功攻占,皇太极继位后也未能解决问题。直到皇太极实在无法忍受,他先后派出两支部队攻岛。这时,鳌拜看到了机会,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由于他的果敢,最终帮助女真成功拿下了皮岛,这也让鳌拜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女真进一步入侵大明,鳌拜身为武将,屡次立下战功,也因此逐渐积累起声望。虽然如此,鳌拜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军事才能,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是女真内部的权力斗争。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女真内部的继位问题引发了纷争。当时,权势最大的是多尔衮,他被视为“曹操”般的角色,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则在法理上有继位的希望。最终,经过协商,双方决定让6岁的福临继位,即后来的顺治皇帝。虽然多尔衮没有成为皇帝,但他以摄政王的身份实际掌控了政权,而豪格则被清算,迅速失势。鳌拜当时站在豪格一方,因此他成为了多尔衮打压的对象。
公元1644年,鳌拜随阿济格征讨李自成,战事顺利。按理说,鳌拜应获得封赏,但由于阿济格的失误和多尔衮的权谋,鳌拜不仅未受奖励,反而受到了惩罚。即便如此,鳌拜并未因此气馁,依旧坚守岗位。后来,他因替索尼说话,差点被多尔衮彻底清除。公元1648年,鳌拜凯旋归来后,依旧未能得到应有的奖励,而多尔衮还企图找借口除掉他。尽管如此,鳌拜屡次死里逃生,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能力。如果鳌拜真是庸才,多尔衮又怎会对他如此频繁“惦记”?
到了公元1650年,多尔衮即将去世时,鳌拜再次面临被除掉的危险,然而他再次幸运地幸存下来。若不是多尔衮迅速去世,鳌拜可能早已遭遇更大打击。鳌拜之所以能够屡屡躲过厄运,正是因为他不仅有军事才能,还在关键时刻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随着多尔衮的死去,顺治继位。顺治帝对多尔衮深感反感,继位后开始平反许多被多尔衮打压的大臣。作为镶黄旗的成员,鳌拜得到了顺治的青睐,逐渐被提拔。
女真建国初期,实行盟邦制,权力并非集中于大汗,而是分散在各部族首领手中。努尔哈赤时代,许多子侄拥有强大权力,因此他们的影响力很大。然而,皇太极上台后,开始逐渐削弱兄弟、亲戚以及旗主的权力,更多外部有能力的人才逐渐被提拔。到了顺治时期,许多辅政大臣都不是满洲贵族,而是外来的能臣。鳌拜作为其中最有能力的辅政大臣,逐渐走向权力的顶峰。
然而,尽管鳌拜在顺治去世后权力大增,但他始终无法达到像多尔衮那样的地位。第一,鳌拜并非皇族成员,无法获得和多尔衮同样的“合法性”。第二,尽管鳌拜手握权力,但康熙作为年轻的皇帝,虽然年幼,却是正统的旗主,这使得鳌拜无法完全摆脱对皇帝的敬重与依赖。
鳌拜的崛起,既有个人能力的因素,也有历史大背景下的复杂权力斗争。但无论如何,他的故事充满了波折与机遇,最终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