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若论他最大的失误,那无疑是没能选好继承人。这件事,堪称天大的笑话。
众所周知,秦始皇既迷信又自负,而他的死亡也十分突然。公元前210年,他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据说临终前本想立长子扶苏为继承人,便召来掌管皇帝诏令和符玺的赵高,命他起草诏书,让扶苏回咸阳主持大局。
可问题就在这儿——赵高并没有如实执行。要了解他为何敢篡改遗诏,就得先说说他的身世。
赵高,姓赵名高,这“赵”不是随便起的。他祖上确实出自战国时期的赵国,而秦始皇赢政也曾姓赵,所以他们算是远房亲戚,虽说五服之外,但也勉强算同宗。然而,这层亲缘并没有让赵高心怀感恩,反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秦国奉行法家治国,法律极其严酷。父罪子连、妻子同罪的事情比比皆是。赵高的父亲因罪被判宫刑,家人受牵连,母亲与兄弟无一幸免。赵高自幼被阉入宫,成了太监,受尽羞辱。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大秦心生怨恨。
但赵高并非普通人,他聪明机警、记忆惊人,精通律法,又能书善文。秦始皇发现他是个“能人”,加上同族的关系,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也就是皇帝近身车队的负责人。别看官职不算顶大,但能贴身伺候皇帝,实权不小。
只是,赵高的仇恨并未消散。多年蛰伏,他一直在等待复仇的机会。终于,秦始皇在沙丘病重,这个时刻到来了。
秦始皇的诏书还未发出,就被赵高扣下。赵高心里清楚,一旦扶苏继位,自己迟早要被清算,于是他动了歪心思——改立易于控制的胡亥为太子。
不过,这件事他一个人办不了,还需要有人帮忙,而这个人必须位高权重。赵高盯上了丞相李斯。
李斯出身法家,早年与韩非同门,但因为嫉妒韩非的才华,亲手设计害死了他。赵高很了解他——聪明、有 ambition,但又贪恋权势。
当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被封锁后,赵高找到李斯说:“陛下已逝,诏书在我手里,现在决定谁继位,全凭我们二人定夺。”
起初李斯坚决反对:“皇上待我不薄,怎能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可赵高不慌,继续劝道:“您与扶苏交情一般,若他继位,您恐怕早被削职回乡。但若胡亥登基,您仍是丞相,富贵无忧。”
李斯心中一动,终究没能抵抗诱惑,答应了赵高的阴谋。两人合谋,假托秦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
事情办妥后,他们又担心被揭穿,便再造一份假诏书,命令扶苏与蒙恬以“不忠不孝”罪自尽。
消息送到上郡,蒙恬立刻觉出不对劲,劝扶苏暂缓,说:“太子殿下,诏书多半有诈,陛下不会让您自杀。”
但扶苏一心忠厚,信以为真,还为自己找理由:“父皇立弟弟为太子,是怕我心生怨恨。若我不死,他怎能安心?”说完,竟拔剑自尽。
扶苏死后,大局已定,赵高的阴谋得逞。胡亥继位,赵高成为权臣,从此操纵朝政,秦帝国也在内乱中迅速崩塌。
然而,恶果终会反噬。李斯后来被赵高诬陷,满门抄斩;胡亥被赵高逼死;而赵高最终又被子婴所杀,族灭三代。
一场沙丘政变,害人者终害己,也让大秦帝国加速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