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彦:东吴末期勇将与西晋重臣
公元263年,司马昭率18万大军成功灭掉蜀汉。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继位,建立西晋。自此,东吴成为唯一抗衡西晋的力量。在东吴后期,也涌现出不少勇猛的武将,其中吾彦虽名声不显,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出身与早年经历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他出身贫寒,但文武双全,身高八尺,体力超群,甚至能徒手与猛兽搏斗。早年,他在吴国任通江县吏,这个职位不起眼,但他的勇名逐渐为人所知,为日后仕途奠定基础。 后来,吾彦成为大司马陆抗部下。陆抗欣赏他的勇气与谋略,曾打算提拔他。但担心其他将领嫉妒,陆抗设计了一场“考验”:暗中派人装疯持刀闯入,众将惊恐逃避,唯独吾彦稳如泰山,用小桌抵挡袭击。众人见状,皆佩服他的勇敢,陆抗于是正式重用他。 在陆抗提拔下,吾彦逐渐升迁至建平太守。公元274年,陆抗去世,吴国失去了一员重将。与此同时,晋武帝司马炎加紧灭吴计划。西晋益州刺史王浚在蜀地建造战船准备进攻东吴,吾彦察觉动向,向朝廷请求增兵防守建平,但孙皓未予采纳。 二、建平坚守与吴国灭亡 面对无人增援的局面,吾彦果断行动,制造铁锁链横贯长江,断绝水路,为阻止西晋战船东进做准备。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之战爆发,晋军攻势迅猛,沿江各城纷纷投降或被攻破。唯独吾彦坚守建平城,晋军攻打多日仍无法攻下,最后退兵并表示敬意。 然而,司马炎派出六路大军,吴国终因兵力悬殊,孙皓放弃抵抗,东吴灭亡。吾彦归降西晋,被任命为金城太守。晋武帝曾询问孙皓灭国原因,薛莹指出孙皓亲信小人、滥用刑罚,文武官员不得信任,导致恐惧蔓延。吾彦却不落井下石,认为吴国亡非人为,而是天命所归,这种宽厚态度赢得了司马炎的器重。 三、西晋仕途与治理能力 后来,吾彦升任雁门太守。当时顺阳王司马畅骄纵放肆,任内史多遭冤枉。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期间,以清正廉明作表率,严格执法,使下属敬畏他。司马畅不仅没有陷害他,反而举荐他升迁,吾彦遂任员外散骑常侍。交州刺史陶璜去世后,吾彦出任南中都督兼交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显示出西晋朝廷对他的信任。上任后,他率兵平定九真郡戍兵叛乱及叛军首领赵祉围城事件,成功稳定地方局势。 吾彦一生以勇武、机智和廉正著称,无论在东吴还是西晋,他都能以忠诚和能力赢得尊重,成为三国末期和西晋初年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