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周恒刚传》总主笔纪连海率队到访珍酒,并与贵州珍酒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座谈,为《周恒刚传》采集内容素材。原贵州珍酒厂厂长李永常、副厂长杨玉勤,质检科科长窦忠兰、技术科科长潘丽华,好酒地理局总裁许坤参加。
李永常表示:“周恒刚先生作为著名的白酒专家,指导了许多企业的发展,珍酒也深受周老的关心和指导。除了大家熟知的周老主持‘85鉴定’外,他还多次来到珍酒,实地为珍酒的生产和发展提出指导意见。酒厂的同志每次去北京,也会带上新酿出的酒样,请周老指导,周老总是不厌其烦。”
座谈会现场。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周老认识了。”杨玉勤回忆了与周恒刚相识的过程。1964年,周恒刚从北京来到贵州主持茅台科技试点工作,杨玉勤的父亲杨仁勉是茅台酒厂科研工作的负责人,试点工作期间又兼任试点办公室秘书,协助周恒刚开展试点工作,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时候我还很小,周老经常会到家里和父亲讨论工作,我们自然就认识了。后来,父亲调到珍酒工作,1985年举办技术鉴定会时,贵州省科委委托我父亲邀请周老主持鉴定会,周老二话没说,一口就答应了。”
1985年10月,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业内最高级别鉴定会在遵义召开。周恒刚作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了鉴定会,与严东生、沈怡方、方心芳、曹述舜、季克良等21位来自酿造、发酵、微生物、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行业泰斗和权威专家,对耗时10年,历经9个周期、63个轮次、3000多次分析试验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进行技术鉴定,这是中国白酒生产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史称“85鉴定”。
窦忠兰、潘丽华纷纷表达了对周恒刚的敬意。窦忠兰说:“认识周老大约是80年代的事,那时候他已是声名远扬的大师,行业中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虽然周老是行业公认的大师,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很和蔼。”潘丽华补充到。
纪连海对珍酒老同志的分享表示感谢,并认为这些真实且饱含深情的讲述,让周恒刚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为《周恒刚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据悉,周恒刚作为酒业泰斗,曾担任第二、三、四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长和主持专家,并在全国各地主持了大量科技试点工作,是中国白酒酿造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中国酒业发展的见证者。由纪连海主笔的《周恒刚传》,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周恒刚工作过的地方,采集与相关人员与周恒刚之间的酒业故事,展现中国酒业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图/文 王敏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