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征服魏国或统一三国,而是为了尽量避免战争对蜀国的直接影响,并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他的目标一直很清晰,就是让蜀国能够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一统天下。
回到三顾茅庐那时,诸葛亮并没有给刘备定下统一全国的宏伟目标,而是提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计划。这意味着,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刘备的力量有限,无法完全吞并其他两国。他的最高期望,也不过是使蜀国能够稳稳地占据一块土地,保持独立。
因此,诸葛亮用了一生的心力,完成了他在隆中对时给刘备定下的计划。随着三国局势的逐渐形成,蜀国与魏国的对抗愈发激烈。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击,蜀国最终会被魏国吞并,而这种结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诸葛亮选择了主动出击,尤其是在六出祁山的北伐中,他试图通过进攻来保持三分天下的局面,尽可能延长这个格局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计划——子午谷奇谋,试图偷袭魏国的长安。然而,诸葛亮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并不是他不信任魏延的能力,而是即便魏延成功偷袭了长安,蜀国依然缺乏吞并魏国的实力。相反,这样的行动很可能会引起魏国的强烈报复,使蜀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局势,甚至加速灭亡。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是一种“以攻代守”的战略,通过主动出击来维持蜀国在三国格局中的位置,尽量避免局势恶化,而不是一味追求统一天下。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生都在为保持三分天下的平衡而努力,而不是一心想要吞并魏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