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骘与步阐的家族命运
在东吴历史上,步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丞相,既是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也深得孙权的信任。步骘于247年去世,留下了他的儿子步协继位,继续掌管西陵。步协在265年去世后,由他的弟弟步阐接管了西陵的防线,家族继续在这个重要战略要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步骘的生平与功绩
步骘以足智多谋闻名,是东吴的重臣之一。他在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发生过一次口角,讽刺诸葛亮为“说客”,结果却被诸葛亮反驳得体。步骘也参与了许多关键战役,最著名的就是夷陵之战。
在221年刘备亲自发动夷陵之战时,步骘与陆逊共同领导东吴军队迎击刘备的七万大军。尽管初时东吴军队压力巨大,但步骘的指挥和陆逊的防守策略最终帮助东吴战胜了蜀汉,确保了东吴的安全。步骘在平定南方和西陵防线的建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东吴的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步阐的角色与家族变故
步阐继任西陵防线后,因其长期掌控西陵,使得他和步家在江东士族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步阐逐渐与孙皓的统治产生了冲突。孙皓本打算将都城迁至武昌,加强中央集权,但这一举动显然对江东士族来说是不利的。步阐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支持了这一迁都计划,然而却因此激怒了许多士族。
迁都武昌后,扬州爆发起义,士族们普遍不满,认为迁都破坏了江东的利益。与此同时,步阐的家族也成了江东士族的众矢之的,步阐的命运逐渐变得危险。
步阐的投降与西陵之战
272年,步阐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离开西陵回京任职,这一决定令步阐感到极为不安。步阐认为,这很可能是江东士族的势力在背后推动,意图将他拉下马,因此,他决定投降西晋。
西陵是东吴的战略要地,失去西陵意味着江东的门户洞开,东吴的防线将不保。西晋的司马炎察觉到这一点,便派兵支持步阐。西晋大将杜预带领五万大军,目标是江陵,而杨肇、徐胤则分别率兵攻击西陵和建平,总兵力达到十万。
然而,东吴将领陆抗巧妙应对,杜预等人的进攻被他成功化解。最终,步阐无法守住西陵,西晋的军队攻克了西陵,步阐和他的亲信被俘。
步阐的家族遭遇与士族内斗
陆抗进城后,迅速处决了步阐及其亲信,且进行了夷灭三族的严厉惩罚。这一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士族内斗往往不会涉及到家族的彻底灭绝,像夏侯霸和于禁等投降蜀汉或曹魏的将领家族,虽然他们有过不忠行为,却未曾遭到如此惨烈的报复。
在古代的士族关系中,内斗多是点到为止,不会动辄滅三族。步阐作为士族内斗的受害者,若仅仅是因投降而遭遇处决,也算得上是“因事而论”;然而夷灭三族的做法,却显得过于严苛,甚至不符合当时的士族惯例。
步阐家族的命运与西晋的崛起
西晋逐渐强盛,士族内部的冲突不断,而步阐的家族悲剧也反映了东吴衰败的过程。孙皓的残暴和东吴人民的失望,使得东吴的政权摇摇欲坠。步阐的投降虽然无奈,但也加速了东吴的灭亡。西晋的崛起依靠的正是这种内外矛盾的加剧和士族的争斗。
尽管步阐的家族在西陵的根基深厚,但最终因孙皓的政治决策与士族内斗而面临毁灭的命运。而后,西晋的杜预、杨肇等将领也因军事失败与指挥不当,未能最终打破东吴的防线,反而为陆抗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步阐的家族,虽然因投降西晋而命运悲惨,但其家族在江东士族中的影响力,和当时的权力斗争,深刻影响了东吴的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