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作为西周时期北方最重要的封国之一,却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仿佛在历史长河中从未真正存在。关于燕国的记载在古籍中极为稀少,尤其是在先秦的《史记》中,西周时期燕国的出现仅是寥寥数笔,且内容含糊不清。这种稀少的记载让燕国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它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在历史中逐渐消失的?
燕国的历史可追溯至四十三代君主。除了开国君主燕侯克和燕侯旨外,直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期,史书中才再次出现燕国的踪迹,记载了燕惠侯的事迹。除此之外,其他君主几乎未留下任何历史痕迹,这无疑给后人研究带来很大遗憾。
燕国的建立始于周成王时期。周武王去世后,周王室爆发了三监之乱。周公带领主力军队进攻管国,召公负责剿灭纣王亲王禄父。经过多次激烈交战,禄父率残余商军败退至黄河以北。召公紧追不舍,最终在今天北京附近彻底消灭了禄父及其大部分军队。然而,纣王的叔叔箕子则率另一部分残军退守辽东。由于战线过长,周朝无力远征辽东。为防止残余势力威胁北方安全,周公旦以成王之名封召公为匽侯,并命其长子克在北方建立匽国。匽国与帝尧后裔所建的蓟国一同,成为西周末期北方重要的诸侯国。最终,匽国吞并蓟国,并将都城迁至蓟国所在地,这也是匽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一。
偃侯克去世后,直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驱逐,匽惠公才再次出现在史书上。然而,关于他的记载依然非常简略,仅有一笔。春秋时期,匽庄公因山戎入侵向齐桓公求援,匽国才再次进入历史舞台。
那么,匽国为何成为后来的燕国?出土的金文中,燕国始终被称作“匽国”,未出现“燕”这一称呼。这一名称的变化与秦统一六国后的历史背景有关。因荆轲刺秦事件,秦始皇对匽国心存怨恨,下令将“匽”改为“燕”,以贬损其声誉。随后,匽国的历史记录几乎被彻底抹去,使其历史变得神秘而难考。
匽国的命运并未就此终结。陈胜吴广起义后,许多六国旧贵族试图复国,但匽国宗室早已被屠戮殆尽。最终,匽国宗室未能复兴,反而由赵国小吏韩广被立为燕王。残余匽王喜带着宗室逃往辽东,但最终被秦将王贲捕获,匽国彻底灭亡。匽王喜的结局悲惨,史籍再无其踪。
与此同时,箕子朝鲜,匽国的宿敌,趁机收复辽东。匽国宗室的残部几乎全被捕获,其余只能隐匿于民间。随着六国复兴,匽国宗室因血脉疏远、历代君主昏庸,地方百姓对复立并不热衷,韩广顺利称王,建立了燕国。自此,匽国的历史随着楚汉争霸逐渐湮没,只留下一个遥远的古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