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非洲科技版图悄然改写,中国AI模型正悄悄“抢跑”,西方却在忙着盯着富裕市场。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惊人,而美西方企业仍沉迷于与中国AI抢夺高利润合同,却鲜少关注非洲大陆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彭博社指出,中国AI模型在非洲快速崛起,低成本、高效能的特性,让数百万人触手可及人工智能技术,并赋能当地初创企业开发产品。非洲科技企业家们发现,中国模型提供灵活性、低成本,以及本地数据主权的可能性,这些正是西方模型难以匹配的优势。
在肯尼亚内罗毕,Qhala初创公司CEO Shikoh Gitau透露,过去尝试过Claude、Gemini、Llama等西方AI模型,但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许可机制让这些选择对于年轻企业而言几乎不可行。直到DeepSeek出现,这个中国模型以低成本、易部署、高效率的优势迅速成为首选。Gitau几乎是一边庆祝,一边将公司AI聊天机器人迁移至DeepSeek系统。这场变化不仅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转变,更是非洲新兴市场AI应用逻辑的重大调整——技术并非越贵越好,而是越贴近本地需求越实用。
中国企业的策略和西方截然不同。OpenAI等美国企业专注于专有模型,软件、训练数据、算法完全由公司控制,用户只能通过高额付费访问。而华为、阿里巴巴等中国公司则发展开源模型,允许免费访问与修改,初创企业无需昂贵许可即可构建产品。正因为这种低成本、高灵活性的策略,中国AI模型迅速在非洲落地,从数据中心到5G网络,从智能手机到应用软件,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非洲企业家们感叹,中国模型不仅便宜,更适应非洲语境的本地化需求,而西方模型在非洲语境中“抹除非洲用户”,在计算成本上更不友好。
价格差异惊人。DeepSeek处理100万个查询令牌收费仅27美分,生成100万个响应令牌收费1.10美元;相比之下,OpenAI GPT-4o处理同样令牌,查询收费5美元,响应收费15美元。对于资金有限、追求成本效益的非洲初创企业来说,这意味着DeepSeek几乎“便宜数个数量级”。不仅如此,DeepSeek还提供每天200万个免费令牌,让小企业有机会在AI应用上进行更多尝试和创新。尼日利亚教育初创公司Cereloop正在微调阿里巴巴Qwen模型,将其用于学生离线学习科学与数学,这些都是西方模型难以满足的实际需求。
这也让人看到全球AI竞争的新趋势。西方的焦虑不难理解:一方面,他们聚焦美国和中东高利润企业合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却在全球南方市场悄然占据主动。低成本、高效率和本地化定制,使中国模型成为非洲初创企业首选。彭博社也承认,这正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以灵活、实用和成本优势吸引新兴市场用户,而非单纯依赖高额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技术竞争不仅关乎市场,更涉及国际观念与发展模式的博弈。中国强调AI应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而西方企业则强调专有化、利润化和控制权。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指出,中国愿意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产品,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增强能力建设,让AI成果惠及更多人。这种理念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实际操作高度一致:低成本、可修改、贴近本地需求,真正让AI技术落地、普惠。
非洲AI发展正在经历从尝鲜到规模化应用的跃迁。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模型,让非洲初创企业能够在有限预算内打造本地化解决方案,而西方企业仍旧沉迷于高利润客户。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教授Vukosi Marivate表示,各个小团队都在微调DeepSeek,为本地应用赋能,今年晚些时候将看到成果落地。这不仅意味着技术选择的转变,更意味着全球AI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低成本、开放、灵活的中国模型正在赢得新兴市场的信任与依赖。
西方媒体对非洲市场的“失守”焦虑不难理解,却又显得颇为讽刺。他们一边炒作所谓“隐私风险”“债务陷阱”,一边承认中国模型在非洲市场拥有价格优势和本地化适配能力。现实是,非洲初创企业不需要虚构的风险,而需要真实可行、经济可承受的AI工具。DeepSeek与Qwen的普及,为非洲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让全球南方国家在技术自主和创新能力上迈出重要一步。
从低成本令牌,到开源可修改的模型,再到支持本地语言与场景的定制,中国AI在非洲的布局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一种理念的传递:技术应服务于用户、服务于社会,而非仅服务于利润。非洲初创企业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一理念,他们的选择也在默默告诉世界:AI的落地,不是高价独占,而是普惠与灵活的结合。
最终,中国AI模型在非洲的崛起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竞争,更是一场发展模式的较量。西方固守高利润市场,中国以低成本和本地化赢得新兴市场,这种对比之下,谁更贴近科技普惠的初衷,显而易见。非洲的AI浪潮正悄然形成,而全球的注视者只能在焦虑与惊讶中,见证这股力量如何从技术、商业到理念层面彻底改变世界南方的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