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西征期间向洋行借款,并不是故意选择高利息的贷款。他当然也希望能借到低息款项,但由于多种原因,最终他只能接受高利息的借款。这笔借款主要是为了为西征筹集军饷。
在西征之前,沙俄已经占领了清朝在中亚和西域的大片领土。陕甘回变也波及了新疆,阿古柏趁机统一南疆并攻占吐鲁番。同时,沙俄也出兵侵占伊犁等地,英国则同样觊觎新疆,伺机渔利。左宗棠深知此事关国家命运,特别是对于西北的防线,他认为绝不能让新疆丢失,否则不仅失去屏障,未来的边防将更加困难。因此,在朝廷还在讨论是否征讨阿古柏时,左宗棠就带着湘军先行进驻了兰州,开始为西征做准备。
左宗棠在准备西征的过程中,做了详细的计划,并提出了“缓进急战”的策略。所谓“缓进”是指用一年半的时间来筹集军饷、整顿军队,确保充分准备;而“急战”则是因为国库空虚,一旦出征就必须速战速决,争取在一年半内全胜后收兵。他估算出西征所需的军费大约需要八百万两白银,因此向朝廷申报了千万两的预算。与此同时,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防线,和阿古柏、沙俄议和,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海防。但左宗棠坚决反驳,认为如果放弃新疆,不仅西北边防将失去屏障,后期不仅无法裁撤兵力,反而可能需要更多兵力,浪费资源,反而更不利于海防。
最终,光绪和慈禧权衡之后,支持了左宗棠的意见,从户部拨款二百万两,并安排三百万两由各省筹集,名为“协饷”。其余的五百万两,左宗棠通过借款从洋行筹得。然而,实际上,左宗棠通过胡雪岩向洋行借款的金额远超五百万两,共借到了1595万两,这其中的利息相较于其他贷款明显较高,至少高出一倍以上。
那么,为什么左宗棠选择了高利息的贷款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急需军饷
左宗棠急需资金保障湘军的兵员和士气。西征大军的军饷直接关系到军队能否稳定,毕竟,军队一旦因未能及时发放兵饷而产生不满,随时可能发生叛乱,给西征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尽管借款利息高,左宗棠还是不得不接受。
2. 高利息贷款手续简便
低息贷款虽然合适,但手续复杂,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和批准,耗时较长。相比之下,高利息贷款则手续简单,只需左宗棠一人盖章确认,借款即可到账,省去了许多麻烦。
3. 经手人胡雪岩和相关利益
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代理人,代为与洋行接洽借款事宜,实际上借款的利率并未按照原本的低利息标准来计算。通过中间人,借款利率通常会被提高,这部分额外的利息自然会进入中间人的口袋,胡雪岩从中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利润。
4. 获得英国支持
当时,英国为了干预新疆事务,支持阿古柏,并向其提供了大量援助。而左宗棠通过高利息贷款的方式,成功与英方达成合作,获得了他们的支持,甚至得到了一些先进的武器。此举不但为西征提供了物资支持,也在外交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5. 避免协饷拖欠
高利息贷款虽然负担沉重,但相比协饷经常拖欠,最终导致西征资金短缺的风险,左宗棠宁可选择负担较高的利息,也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西征进程。
综上所述,虽然左宗棠借款的利率较高,但他背后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和战略支持使得这笔贷款的风险变得相对可控。从最终结果来看,这笔高利息贷款为左宗棠的西征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最终他成功收复了新疆,这笔借款也得到了回报。左宗棠的决定虽然冒险,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