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整个国家经过多年战乱,经济几乎濒临崩溃。外贸出口更是严重不足,几乎没有支撑起国家的经济。面对这一困境,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振兴经济、改善民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国家财力成为关键,而外贸出口更是至关重要。 就在国家准备发起抗美援朝的前夕,周恩来总理和乔冠华专程会见了一位重要人物——古耕虞。虽然古耕虞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他有一个响亮的外号——“猪鬃大王”。周总理开门见山地对他说:“经过中央慎重考虑,决定将中国猪鬃公司交给你负责。”
这一消息让古耕虞大吃一惊,没想到中央会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那么,什么是猪鬃,为什么古耕虞会被称为“猪鬃大王”呢? 猪鬃的价值与外贸支柱 猪鬃是猪背脊和颈部的毛发,这些毛发非常坚韧且富有弹性,耐潮湿,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尤其是作为毛刷材料。许多高端武器和精密设备的制作,都离不开猪鬃的帮助。中国一直是全球猪鬃的主要出口国,这一产品曾是中国外贸的重要支柱。 古耕虞是一个商界奇才,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让中国的猪鬃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销量最多的猪鬃供应商。他出生在重庆的一个百货商店家庭,从小耳濡目染,迅速成为了当地著名的“小货郎”。成年后,他接管了家族产业,并成功整合了整个四川的猪鬃市场。在抗战胜利时,他的猪鬃产业已经占据了全国出口的8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古耕虞顺应历史潮流,决定将自己经营的四川畜产公司交给国家管理。1948年,他所管理的公司市值超过900万美元,资产总额达到27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他的厂房和生产线。在民国时期,古耕虞曾受到国民党高层的打压,对当时的黑暗局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当他了解到共产党的理念后,便认为这是中国的希望,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美国的冒险 当周恩来决定将中国猪鬃公司交给古耕虞后,他开始着手推进猪鬃的出口。由于当时的特殊政治环境,古耕虞不能沿用旧有的商业手段,他在中央的支持下,准备赴美国推销中国猪鬃。 为了确保古耕虞的安全和猪鬃的顺利出口,国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将古耕虞的所有资产作价处理,并帮助他将直系亲属送到香港或其他安全地区。 最终,古耕虞拿着“中华民国”护照,成为一名台湾生意人,开始了他的美国之行。就在他抵达美国几天后,朝鲜战争爆发,军工产品需求激增,猪鬃的价格也随之飙升。古耕虞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机会,迅速开始在美国各大军工厂推销中国猪鬃。 凭借其丰富的商业经验和猪鬃的良好声誉,美国军工厂很快接受了古耕虞的推销。在他的努力下,那一年中国猪鬃的出口总额达到了8000万美元,这笔资金相当于现在的40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被古耕虞用来购买中国急需的战略物资,如轮胎、橡胶等,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抗美援朝提供了极大支持。 面对美国的资金“冻结”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期间的物资需求使得美军在多次战场失利后,决定切断对中国的后勤供应。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所有中国政府在美国的资金,并禁止美国船只前往中国。 古耕虞也因此被卷入其中,发现自己在美国的资金被无理由冻结,涉及金额高达700多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国家的外汇。面对这一困境,古耕虞并没有选择认命,而是决定迎难而上,前往香港解决资金解冻问题。 凭借多年经商经验,他判断出美国在战争中急需猪鬃,而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古耕虞向美国驻香港办事处提交了合理的解释,证明自己并没有与大陆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控诉中有理有据。 美国政府权衡后,最终决定解冻古耕虞的资金,确保猪鬃的继续出口。这一事件不仅帮助中国顺利获得了急需的物资,也为古耕虞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声誉。 结局与遗产 解冻资金后,古耕虞继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他的子女被送回国内,而他本人也从香港调至北京,负责管理中国畜产公司,并成功带领公司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拥有超过50万员工的企业。 2000年,古耕虞因病去世,享年96岁。回顾他的生平,他将自己的财富和精力完全贡献给了祖国,没有任何个人私利。他的无私奉献,至今仍为许多人所称道。 总结 古耕虞不仅在商界展现了非凡的才华,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财富和资源奉献给国家。他的行为令人钦佩,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忠诚于国家、敢于担当的榜样。当我们面临困难时,古耕虞的精神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