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精心策划的“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荟萃了全国37家文博单位160件/套文物,这其中也有来自江苏的高颜值文物。
展览中展出的来自镇江博物馆的唐代鎏金双鹦鹉纹银盖盒是古人优雅生活日常的见证,这件银盖盒装饰有衔草鹦鹉、飞雁十只及变体莲瓣纹带、菱形连续纹样,这是一个古人的茶叶罐,唐代流行煎茶,会使用这些小巧的盒子装茶粉。
镇江博物馆 唐代 鎏金双鹦鹉纹银盖盒
“香喷瑞兽金三尺,人插云梳玉一弯”南京市博物总馆藏的南宋玉梳也在展览亮相。这是南京地区发现的目前保存最为完好、雕工最为精美的玉梳之一,出土于江宁区江宁镇建中村宋代墓葬。这把半月形玉梳为和田玉质地,梳齿制作规整,梳背上采用透雕工艺细致雕琢出三朵盛开的牡丹和两朵待放的花苞,间以细密的缠枝,雕工精湛,构图雅致,代表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卓越的制玉水平。在宋代头上插梳在贵族妇女中十分流行,梳子也越来越豪华精致,以至于宋仁宗还下诏规定梳子尺寸不能超过四寸,不可使用牛角这样的贵重材质。
南京市博物总馆 南宋 牡丹纹玉梳
另一个让观众们眼前一亮的文物是南京江宁将军山出土的镶红宝石金冠,这顶金冠堪称是明代金匠的炫技之作。镶红宝石金冠是在沐瓉的正妻贾氏墓出土,金冠由三层祥云纹连瓣重叠而成,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冠顶高处竖一如意形金釵,中间镶嵌一颗红宝石,更显华贵雍容,其造型优美,制作精巧,纹饰自然,线条流畅,从设计到工艺都体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妇女戴冠是北宋的风气,到了明代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风俗的侈靡,又兴起以金、银丝编结的发髻。明代首饰流行镶嵌珠宝,名贵的宝石以其艳丽的色彩与黄金交相辉映,更是富贵无比。
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 明 镶红宝石金冠
同样来自南京江宁将军山的镶宝石金经盒也是十足的贵气逼人,成为了本次展览金银器展区中的人气顶流。这件“黄金小挎包”来自明代将军沐瓒墓,是一个装佛教经文的经盒,经盒可打开,通过金链挂在胸前,盒子上镶嵌有不同颜色宝石。沐瓒是明代开国功臣沐英的曾孙,因沐英去世后归葬在南京将军山,于是这里形成了沐英家族墓群,将军山也由此得名。围绕沐英墓地,还葬有自明洪武年至明末沐英家族后代其他重要成员多人,沐家在将军山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墓葬群,这就是沐英家族墓群。墓群中出土过镶宝石金冠、元青花梅瓶等珍贵文物,展现了沐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 明 镶宝石金经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