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因统治腐败而逐渐走向灭亡,这几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退位,关于清王室成员的去向,史料也有明确记载。民国政府当时规定,清室成员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皇帝的尊号仍可保留,而太监、宫女等宫内工作人员也继续留任。
问题在于,宫女和太监的处理相对容易,但皇城内外还有数万御林军,这些人可就不好应付了。御林军多为八旗出身,专门负责保护皇帝和太后,平日执行巡逻、缉捕等任务,关系国家安全。如果他们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严重动荡。要理解这些人的状况,还得从清朝建立初期谈起。
早期清朝统治者刚上台时,非常注重军队训练和纪律,以巩固政权。然而,经历康乾盛世后,国家太平,社会繁荣,清朝逐渐放松了对军队的管理。八旗子弟习惯养尊处优,爱好享乐,闲暇时看戏、赌博、斗鸡斗蟋蟀无所不玩,军纪自然松弛。雍正时期,鸦片风行军中,士兵多沉迷享乐,战斗力大打折扣。到晚清,情况更加严重,武官乘轿代骑马,军纪涣散。最终,面对太平军,清军节节败退,若非太平军内部分裂,历史可能会有所不同。
晚清御林军名义上精锐,实际上难堪大任。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出逃却并未动用御林军,而是雇用民间镖局护驾,这背后不仅是低调避嫌,更因为军中士兵普遍沉迷鸦片,缺乏战斗力。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御林军就已溃不成军,未能抵挡英法联军的入侵。
清朝末期,局势动荡,袁世凯被请出掌权后,任命冯国璋为禁卫军总官。禁卫军多为满蒙族人,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忠于朝廷。当隆裕太后决定退位时,军心一度激动,甚至包围冯国璋宅邸。但冯国璋沉稳应对,宣读《优待清室条目》,安抚军心,保证皇宫安全,并让愿意继续服役的人留下,不愿者可返乡领取路费。
最终,御林军保留了编制和薪水,但特权不再。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被编入北洋陆军第十六师,随冯国璋左右,直到其卸任总统。1919年,冯国璋去世后,第十六师在直奉大战中投降并被撤销番号,大多数士兵解甲归田,过上普通百姓生活,少数八旗骑兵则加入东北军阀张宗昌部队。
这样一来,晚清御林军的辉煌只是表面,真正的历史走向显示,昔日保卫皇权的精英,最终也未能逃脱历史洪流的淘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