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为何撕毁不到一年的和平协议,倾尽全力南侵灭宋?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敏锐地意识到,岳飞的存在让宋金两国的军事实力出现了失衡,金国在军事上已渐渐处于下风。《金史》有记载,金兀术曾说:“今若不取,后恐难图。”他的意思是,如果不趁现在解决岳飞,未来恐怕将无法逆转局面。
岳飞的北伐究竟对金国构成了多大的威胁呢?没有人比金兀术更清楚了。他见岳飞不断取得胜利,金军的损失也越来越重,而自己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在不断下降。因此,金兀术决定冒险一搏,趁岳飞的力量尚未完全壮大,拼尽全力一举消灭宋军。
虽然《宋史》中有关岳飞战果的详细记载大多被秦桧毁掉,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零散的资料,推测岳飞北伐的威胁有多大。《宋史》提到,岳飞在郾城之战前后收到了超过50万贯的赏赐。这不仅体现了岳家军的战果,而且说明岳飞的军队已经成为宋金双方的焦点。
那么,岳飞的北伐到底给金国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在战斗中,岳飞的军队屡屡打败金军,尤其是在与金国精锐骑兵的对抗中屡获胜利。例如,在郾城之战中,岳家军虽然兵力少,但以步兵迎战金国精锐骑兵,依然取得了胜利。这一战给金国带来的心理冲击极大,金国骑兵的士气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金史中还记载,金国的大将韩常和金国王室成员完颜突合速,竟然也有了投降的念头。这意味着,连金国的本族和高级将领都意识到,岳飞的攻势可能会导致金国的灭亡。金兀术这时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不仅需要继续征兵,而且金国的士气和行政能力已经逐渐崩溃。
然而,即便金兀术再加大兵力,宋金战局已然发生了巨变。岳飞不仅在正面战场上压制金军,同时还派遣精锐部队深入敌后,发动敌后作战,使金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河北和冀州的民间义军纷纷举起岳家军的旗帜,掀起了大规模的敌后战役。
《金史》还提到,金国的命令无法有效传达,甚至在河北一带,金国的征兵命令也未能得到响应。这使得金国的战力大幅下降,金兀术也意识到,如果再继续作战,金国的灭亡指日可待。最终,金兀术在没有收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放弃继续作战,撤退并开始减弱金国的军事力量。
岳飞的北伐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宋金战争的格局。如果当时南宋能够全力北伐,投入更多的兵力,金国可能会面临更加致命的打击。这场战役的胜利,堪比二战中的巴格拉季昂会战,金国的主力被击溃,中央集权的防线遭到突破。可以说,岳飞的北伐为宋金战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变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岳飞去世后,金熙宗曾说过一句令人刺耳的话:“和议自此坚矣。”显然,金国认为岳飞死后,南宋与金国的和平谈判会更加顺利。这句话透露出金国对岳飞带来的威胁的深刻认识,也证明了岳飞对金国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军事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