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上政变频繁,甚至是最为多次发生政变的朝代之一。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发生了几次较为重大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政变。下面就梳理一下这些重要的政变:
一、玄武门之变(626年)
起因: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最后进入“你死我活”的局面。
政变时间:626年7月2日
主要人物: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结局:李世民在玄武门伏击了太子李建成,射杀太子。尉迟敬德则斩杀了齐王李元吉。李世民最终成功夺取了皇位继承权,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
二、李承乾政变(643年)
起因:太子李承乾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在一些大臣(如侯君集、汉王李元昌)的劝说下,决定发动政变。
政变时间:643年
主要人物:太子李承乾、汉王李元昌、侯君集、唐太宗李世民
结局:政变未遂,李承乾的谋划泄密。唐太宗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李元昌被赐死,侯君集被处死。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因此丧失。
三、武周政变(690年)
起因:武则天在唐朝政治中掌握了实权,逐渐显现出篡位的野心。受到支持者的鼓动,最终决定称帝。
政变时间:690年
主要人物:武则天、唐睿宗李旦
结局:武则天在690年10月16日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并将唐睿宗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时期。
四、神龙政变(705年)
起因:晚年的武则天因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导致朝政腐败,引发众多大臣的不满。太子李显等人联合发动政变。
政变时间:705年
主要人物: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武则天、张易之、张昌宗
结局:政变成功,张易之、张昌宗被斩首示众。武则天被迫退位,唐朝恢复,李显重新登基,开启了“神龙复辟”。
五、景龙政变(707年)
起因:韦后、武三思、安乐公主等人为争夺太子位置,威胁到了太子李重俊的地位。李重俊为了铲除这些政敌,发动了政变。
政变时间:707年
主要人物:太子李重俊、羽林军将领李多祚、成王李千里、武三思父子、唐中宗李显、韦后、安乐公主
结局:李重俊等人成功铲除了武三思父子,但由于李重俊的部下倒戈,韦后和中宗李显最终成功反击。李重俊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杀害。
六、唐隆政变(710年)
起因:韦后与安乐公主之间的势力愈加强大,韦后图谋称帝,带来了与李唐皇室的矛盾。中宗李显死后,韦后与相王李旦的矛盾加剧,李隆基谋划政变。
政变时间:710年
主要人物:李隆基、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
结局:李隆基等人成功铲除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势力,李隆基的父亲李旦重新成为皇帝,唐睿宗再次登基。
七、先天政变(713年)
起因:唐睿宗李旦无力调解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决定让位给李隆基。但太平公主不满,计划发动政变。
政变时间:713年
主要人物:唐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
结局:唐玄宗李隆基先发制人,挫败了太平公主的政变企图,并赐死了太平公主。唐玄宗登基,开启了唐朝最盛大的“开元盛世”。
结语:
唐朝在其历史的长河中,政变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从开国至安史之乱,内部的政权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这些政变对唐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教训。虽然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之一,但这些政变无疑让其统治更加动荡,历史的轨迹也因此充满变数。如果没有这些政变,也许唐朝的历史将会更加稳定与辉煌。
下一篇:中国短道速滑队赴荷兰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