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境内曾发现一座中国汉代宫殿遗址,这一事实可能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事情发生在1940年,当时在前苏联哈卡斯自治州首府阿巴坎城外的一个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修建一条新公路。然而,在挖掘过程中,几个庄员在山岗的边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本是黄土的土地中,突然冒出了许多瓦片,看起来像是曾经有座房子存在过。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瓦片上,还刻有奇特的图案,像是某种文字。
于是,工地负责人立刻将此事上报。1941年,35岁的苏联考古学教授吉谢列夫和他的团队前往现场展开了考古勘察。经过发掘,他们发现了一个宫殿遗址。这个宫殿的整体结构被一座小山丘覆盖,遗址由19个房间和一个144平方米的大殿组成,总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宫殿外有一圈两米厚的木骨泥城墙。从建筑风格来看,明显是中原文化的产物。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大殿坐北朝南,设有七扇殿门,门上装饰着铜铺首。那些瓦当上的文字是汉隶书,写着“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这座宫殿遗址随后被命名为“阿巴坎宫殿遗址”。
对于这座遗址的主人,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猜测。俄罗斯学者L.A. Evtyukhova和日本学者角田文卫认为,阿巴坎宫殿遗址可能是中国历史人物李陵的住所。而俄罗斯学者A.A. Kovalyov则认为,这可能是卢芳及其家族的住所。中山大学的学者周连宽则认为,这座宫殿的主人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居次云。他推测,须卜居次云和她的丈夫在边疆权势最盛的时期,可能为亲中国的关系建造了这座宫殿,时间大约是在乌累若鞮单于在位时。
另外,著名学者郭沫若也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座宫殿的主人不太可能是李陵,而应该是一位汉家公主。郭沫若推测,可能是汉家公主在下嫁时,王室为了安慰她的乡愁,特别为她建立了这样一座宫殿,作为她的陪嫁住所。
至今,这座阿巴坎宫殿遗址依然是一个谜,它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